二荒山神社、东照宫、轮王寺这二社一寺为中心的建筑物群“日光社寺”于1999年作为日本第十个世界遗产而被收录。

历史故事

自古以来日本人就相信高山上住着神仙。通过将神道与大陆传来的佛教相结合,形成神佛调和、神佛共存的宗教思想,从而出现很多修行僧人攀登各地的山峰。日光山的开山始祖胜道上人也是这样的修行僧人之一,他登上日光-男体山之后,于766年在这一带建造了轮王寺与二荒山神社的前身。

作为天台宗僧侣们修验的道场而发展起来的日光山,在12世纪后半叶的镰仓时代以后,作为保护幕府的鬼门方向而倍受庇护,其势力得以进一步加强。进入16世纪后半叶的安土桃山时代后,为时代所翻弄,暂时衰落下来了。然而进入17世纪的江户时代后,凭借德川家这一强有力的后盾而迎来鼎盛时期,兴建了以东照宫为首的绚烂豪华的建筑物群。但是,江户城中期以后,随着修验道的修行僧人的锐减,被废弃的僧侣的居所比比皆是。明治时期,根据1871年颁布的“神佛分离令”,迄今为止作为整体受到顶礼膜拜的日光山也随即被分为二社一寺,同时这也成为了促成发展为观光地的契机。1934年日光市被指定为国立公园。

东照宫

江户幕府的第一代将军—德川家康于1616年亡故。根据将军的遗言“在日光山县建造灵庙祭祀神明”,由第二代将军德川秀忠兴建的“东照社”,其后根据天皇氏的宣旨而改名为东照宫。据说家康的遗言意味着保护作为江户幕府鬼门方向的日光,祈愿德川家的安泰与天下和平。二十年后的1636年,根据崇敬祖父的第三代将军—德川家光的命令,大兴土木重建东照社。该工程是总造价高达57万两黄金,按现在的价值进行换算则约为400亿日元,共计有454万人参与的大型建设,运用了桃山时代的绚烂豪华的建筑手法,并且还聚集了江户时代初期(17世纪初)精巧的雕工技术于一体。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大多数的东照宫的建筑物均为那个时代所建,其卓越之美即使跨越时代也毫不逊色。东照宫中有许多值得观赏的文化遗产正殿,石间,拜殿,阳明门等8栋建筑被指定为国宝,还有34栋建筑被指定为重要文化遗产。

二荒山神社

766年,日光山的开山始祖胜道上人创建了本宫神社与四本龙寺。该宫神社就是现在的二荒山神社的前身。782年,第三次成功登上男体山的胜道上人分别在坐落于山顶的奥宫,山麓的中禅寺湖畔的中宫进行了祭祀。此后,日光山作为神佛居住的山而闻名天下,据说有许多修行僧人曾经到访。自825年开始在龙尾神社祭祀山神以来,更加深了人们对女峰山的信仰。日光山作为关东第一灵地曾经繁华一时,12世纪后半叶的镰仓时代以后(1334年—),更是作为关东的守护神,来自幕府以及皇族的供奉络绎不绝。1603年德川家康江户城创立了幕府之后,日光山作为江户的鬼门而倍受庇护,幕府重新建造了正殿及神殿。目前其中的23栋正殿及神社院内的桥等被指定为重要文化遗产

轮王寺

在神道与佛教共存的日光山,轮王寺肩负着佛教的一面。原本由日光山的开基者胜道上人于766年在大谷川畔创建的四本龙寺是其基础。之后,810年改名为满愿寺,1240年改名为光明院,1655年后水尾天皇颁旨更名为现在的轮王寺。

自创建以来,轮王寺作为日光山的中心发展至今。室町时代(1336年—1573年)修建了500余座修行僧侣的居所,与滋贺县比叡山一同作为天台宗的总寺院而极尽隆盛。1653年,在寺内建造了江户幕府第三代将军—德川家光的墓地大院灵堂,之后一直为德川幕府所尊崇。附属的寺以及堂的数量可观,尤其是收藏了开山以来宝物的宝物殿,传承江户时代(1603年—1867年)庭园技术的逍遥园,安置了轮王寺中三座巨大的本尊佛像的三佛堂均为重要的景点。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