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河南自然博物馆

河南自然博物馆

河南自然博物馆(英文:Henan Natural History Museum),是河南省自然资源厅所属公益性事业单位,坐落在河南省郑州市郑东新区金水东路18号,是一座以社会公众为主体,青少年和资源环境相关业务人员为侧重点,兼顾科学研究人员需求的科普型自然类博物馆,为国家一级博物馆

河南自然博物馆的前身河南省地质博物馆于1956年开始筹建。1960年,在郑州市金水路80号(原20号)建成地质博物馆楼1栋,同年5月全国博物馆会议将河南省地质博物馆列为全国七大省级地质博物馆之一。文化大革命期间闭馆。1983年重新筹建地质陈列馆,迁郑州市互助路25号。1984年重新开馆。1985年9月,恢复“河南省地质博物馆”名称。2001年5月,地矿局省地矿技术经济研究室将其所属的图书馆、资料馆、中国地质博物馆分离出来组建河南省地质博物馆。2002年,河南省地质博物馆新馆(即现在院区)筹建,2005年基建完成,2006年启动布展工程,2008年4月1月试开放,4月26日正式对社会免费开放。2017年,挂河南省国土资源宣教中心牌子。2021年,河南省地质博物馆(河南省国土资源宣教中心)更名为河南自然博物馆(河南省自然资源宣教中心)。2022年4月28日,更名为河南自然博物馆。

河南省自然博物馆展馆建筑面积5870平方米,布展面积4100平方米,设有地球厅、恐龙厅、生命演化厅、古象厅、矿产资源厅、生态厅、矿物厅等7个展厅,另有1个4D动感影院(多功能厅)和地震海啸感受剧场。馆藏文物主要为古生物化石、矿物晶体矿石标本,其中以博物馆标本命名的恐龙有4类15科19属19种,哺乳动物2类2科2属2种。截至2024年5月,馆内收藏了省内外地质矿产、古生物、矿物标本3万多件。博物馆先后获得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国家国土资源科普基地、郑州市中小学生科普研学基地等荣誉。

历史沿革

河南省地质博物馆

1956年,河南省地质局筹建处成立,河南省地质博物馆同时开始筹建。1960年,在郑州市金水路80号(原20号)建成地质博物馆楼1栋,建筑面积1400平方米,同年5月全国博物馆会议将河南省地质博物馆列为全国七大省级地质博物馆之一;到1966年,河南省地质博物馆已有9个陈列室,馆藏各类标本3.4万多件。文化大革命期间闭馆。

1983年重新筹建地质陈列馆,迁郑州市互助路25号。1984年重新开馆,设置金属矿产、能源矿产、非金属、岩矿、古生物、宝玉石等6个展室,仅余标本1600余件。1985年9月,恢复“河南省地质博物馆”名称。

1991年,河南省编制委员会批准成立河南省地质矿产技术经济研究室,为河南省地质矿产局直属事业单位,并将地质博物馆、地质资料馆、地质图书馆划归其管理。

2001年5月,河南省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撤销地矿局省地矿技术经济研究室,将其所属的图书馆、资料馆、地质博物馆分离出来,组建河南省地质博物馆,作为河南省国土资源厅管理的直属正处级事业单位。2002年,河南省地质博物馆新馆筹建,2005年基建完成,2006年启动布展工程,2008年4月1月试开放,4月26日正式对社会免费开放。

2008年11月,被河南省委确定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参观基地。2009年,被授予国土资源部第一批“国土资源科普基地”,郑州市科协“郑州市青少年科普基地”,郑州市教育局“郑州市中小学校外教学基地”,共青团省直工委“青年文明号”等称号。2010年,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命名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2012年,国土资源厅对厅属单位重新进行职能调整,博物馆主要职能为承担地质博物收藏与展示工作,负责土地、地质资料、档案管理工作,开展河南省古生物化石(古猿、古人类化石及与人类活动有关的第四纪古脊椎动物化石除外)的调查评价、发掘研究工作。

河南自然博物馆(河南省自然资源宣教中心)

2017年,国土资源厅成立河南省国土资源宣教中心,河南省地质博物馆挂河南省国土资源宣教中心牌子。2018年11月29日,主管部门河南省国土资源厅机构改革后更名为河南省自然资源厅

2020年5月13日,入选国家文物局2019年度全国博物馆名录。12月,入选“第四批国家二级博物馆名单”。2021年,河南省地质博物馆(河南省国土资源宣教中心)更名为河南自然博物馆(河南省自然资源宣教中心)。同年8月16日,博物馆获中国自然资源部、科学技术部更名为国家自然资源科普基地。

河南自然博物馆

2022年4月28日,河南省自然资源厅所属事业单位改革,省编办下发文件,取消省自然资源宣教中心职能,河南自然博物馆(河南省自然资源宣教中心)更名为河南自然博物馆。2024年5月18日,中国博物馆协会公布了第五批国家一级博物馆名单,河南自然博物馆位列其中。

建筑格局

建筑特色

河南自然博物馆门口建有两头黄河巨龙雕像,一比一制作而成,有矿石林、科普广场等建筑。

馆内布局

河南省自然博物馆展馆建筑面积5870平方米,布展面积4100平方米,设有地球厅、恐龙厅、生命演化厅、古象厅、矿产资源厅、生态厅、矿物厅等7个展厅,另有1个4D动感影院(多功能厅)和地震海啸感受剧场。

陈列展览

基本陈列

河南省自然博物馆馆内设有地球厅、恐龙厅、生命演化厅、古象厅、矿产资源厅、生态厅、矿物厅、4D动感影院(多功能厅)和地震海啸感受剧场。

地球厅

地球厅介绍宇宙和与地球有关的知识:太阳系的八大行星,地球的形成、演化和圈层结构;经地质作用形成的各种各样的岩石;古大陆的聚合、分裂与漂移;地震带来的震撼和灾境;风化、溶洞冰川作用对人类的影响;黄河、黄土和黄河文化。

恐龙厅

恐龙厅又称中生代厅,此厅展示中生代陆地霸主恐龙、海洋霸主鱼龙目、空中霸主翼龙的风采。以时代为主线展示了中国各时代具有代表性的恐龙动物群——云南禄丰龙动物群、四川蜀龙动物群、汝阳龙动物群、栾川动物群等的知名恐龙化石和骨架模型。

生命演化厅

生命演化厅展示了地球史的生命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呈螺旋式发展演化的过程。

古象厅

古象厅展示了许多古象化石,象是现代陆地上最大的脊椎动物象,黄河流域曾经是大象的王国。

矿产资源厅

矿产资源厅主要展示了河南省的主要矿产资源和矿业经济概况。

地质环境厅

地质环境厅主要展示了河南省地质遗迹、生态环境资源及地质环境保护等内容。

矿物厅

矿物厅展示了数百种精美绝伦的矿物晶体宝玉石等标本。

4D动感影院(多功能厅)

河南省自然博物馆4D动感影院(多功能厅)循环播放有针对河南地域特色原创的《地质.河南》《矿业.河南》《走进河南地质公园》《西峡恐龙蛋富集之迷》《太行山隆起》等16部三维动画影视、幻像;《大陆漂移》《地球的生命进化》《恐龙世界》等18部多媒体查询系统。

专题展览

恐龙梦之旅

2023年,河南自然博物馆先后与山西地质博物馆、广东省东莞市科学技术博物馆联合举办《恐龙梦之旅》主题展览。其中与山西地质博物馆联合举办的“恐龙梦之旅”展览于12月23日开始,结合黄河九省各自特色恐龙研究内容,沿着青海省四川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陕西省、山西、河南省山东省,通过临展的形式,用标本、图文、科技多媒体互动等形式,让公众深入感受黄河沿线恐龙文化。

巨龙惊现恐龙主题展览

2023年,河南自然博物馆与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合作举办《巨龙惊现》恐龙主题展览。该展览曾在2019年11月23日,在深圳市Mind park创意公园开幕,集中展示河南省新发现的恐龙化石精品,包括中华贝贝龙迷你羽龙、汝阳黄巨龙等十几具恐龙装架以及多种恐龙蛋化石。

海洋中的珍宝—砗磲特展

2023年,河南自然博物馆在馆内举办了《海洋中的珍宝—》特展,展示了大量砗磲雕刻作品。

馆藏文物

综述

河南自然博物馆馆藏文物主要为古生物化石、矿物晶体、矿石标本,其中以博物馆标本命名的恐龙有4类15科19属19种,哺乳动物2类2科2属2种。截至2024年5月,馆内收藏了省内外地质矿产、古生物、矿物标本3万多件。

河南自然博物收藏有记录全球最古老的动物化石记录——翁安生物群,寒武纪生命大爆发——澄江动物群,古生代海洋时期古无脊椎动物标本,到动、植物登陆、脊椎动物出现,古生代植物群,中生代爬行动物王国——关岭生物群、热河生物群、恐龙动物群等国内重要恐龙动物群,新生代哺乳动物群——和政动物群、山旺古生物群、渑池曙猿动物群等典型化石标本。收藏了世界上最大最完整的一窝恐龙蛋——西峡巨型长形蛋,世界上最粗壮的恐龙——汝阳龙属的骨架化石,亚洲体腔最大的恐龙,世界上最小的窃蛋龙属,中国唯一的结节龙,数十件珍贵的早期哺乳动物和长羽毛的恐龙,从美国追回了流失海外20年的最大的恐龙胚胎——中华贝贝龙化石。另外,还珍藏了河南省最古老的鸟类化石、似哺乳爬行动物和有袋类化石、银杏古果等大量动植物化石标本等。

河南自然博物收藏了从自然元素、硫化石、氢氧化物、氧化物、硅酸盐碳酸根等各类型矿物标本,且以精品收藏为主。

河南自然博物收藏了河南省典型矿床的代表性系列矿石标本,包括金矿钼矿铜矿铅锌矿、锑矿、矿等金属矿石系列,珍珠岩、高岭土、耐火黏土、花岗石非金属矿石,煤矿标本从无烟煤、焦煤、瘦煤、贫瘦煤、煤精一应俱全,石油的各种原油标本也都有收藏展示。

主要馆藏

古生物

中华贝贝龙胚胎化石标本(含岩石)整体长68厘米,宽47厘米,高17厘米,重78.5千克。胚胎化石与双层分布、清晰可见的西峡巨型长形蛋化石共生。中华贝贝龙体长38厘米,恐龙蛋单个恐龙蛋长在43厘米左右,骨骼化石清晰呈现在恐龙蛋化石上方,保持左侧卧的姿态,构成了自然埋藏状态。中华贝贝龙胚胎化石是目前发现的保存最为完好的恐龙胚胎骨骼化石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恐龙胚胎化石,胚胎与蛋共生的恐龙标本世界稀有,它们的成年个体可能是最大的窃蛋龙下目

巨型汝阳龙是迄今发现世界上最大的恐龙,是中国中部地区迄今发现的巨型蜥脚类恐龙化石最多的恐龙,是世界上已知的荐椎最大、背椎椎体最大、骨骼最粗壮的恐龙。巨型汝阳龙骨架模型是本馆自主发掘、研究、复原装架最大的恐龙,复原后体长38.1米,颈部长16.5米,头部高度14.5米,体宽3.3米,体重可达100多吨,相当于20头成年大象的重量,极具震撼力。巨型蜥脚类恐龙是地球历史上最庞大的动物类群,有着重要的科学研究和科普价值。

汝阳黄河巨龙是河南自然博物馆于2006年在河南省开展古生物调查后,首次发现并开展规模性发掘、研究以及展出的第一批恐龙化石的典型代表,第一个研究命名的恐龙。化石的取得经历了一波三折,曾经作为中国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普及古生物科学知识的典型案例,引起全国关注。汝阳黄河巨龙发现的模式标本中,有一根最完整的肋骨达2.93米长,这是世界上目前发现的最长肋骨,也因此证明汝阳黄河巨龙是世界上证据确凿的体腔最大的恐龙。依据发现的化石,研究建立了“黄河巨龙科”。复原装架后的黄河巨龙属长18米,头高8米,背高6米,是河南自然博物馆的标志性形象和恐龙厅的明星展品。

迷你豫龙是目前已知的世界上最小的窃蛋龙,骨骼化石保存完好,长约60厘米,只有柴鸡一般大小,非常可爱,属于非常独特的一类恐龙,它们具有许多鸟类的特征,被认为是不会飞的鸟类,代表一小型的、进步的窃蛋龙下目。迷你豫龙化石是幼年个体,且发现多个个体,骨组织学切片显示,可能不到一岁,带有较多原始特征,为窃蛋龙类的个体发育研究提供重要的科学信息。迷你豫龙化石是在中国中部地区首次发现的窃蛋龙类恐龙,对窃蛋龙类古地理分布和迁徙具有重要研究意义。

世界上保存较好的甲龙类恐龙化石,化石含量高达80%,是中国中部地区发现的第一个鸟臀类恐龙,也是我馆正式命名的唯一一件鸟臀类恐龙。发现了完整的颅骨,对研究甲龙科头骨特征演化具有重要意义;发现了最后一段没带典型尾锤的末端尾椎,对研究甲龙尾锤的起源和早期演化具有重要意义;发现了大量盔甲甲片,对甲龙形态的科学复原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兼具结节龙科与甲龙科两科特征,对甲龙亚目演化有重要研究价值。甲龙复原后长5.6米,背高1.3米,宽1.2米,身上披满盔甲,有极高的观赏价值。研究论文《河南汝阳白垩纪一新的结节龙类恐龙化石》发表在国内核心期刊《地质学报》第81卷,第四期。

河南省以盛产恐龙蛋化石而闻名世界,南阳恐龙蛋化石群的发现被称为“震惊世界的科学发现”、“20世纪世界第九大自然奇迹”,西峡县巨型长形蛋更是河南独有的恐龙蛋化石。2005年,河南自然博物馆收藏该窝西峡巨型长形蛋标本,蛋窝外径2.28米,单个恐龙蛋长46~48厘米,局部呈两层分布,是迄今已知的单个蛋和蛋窝直径最大的原窝恐龙蛋化石标本。恐龙蛋作为恐龙遗物化石,在古生物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对恐龙蛋的分类、恐龙绝灭事件、生物演化、古环境变化等学科领域的探索和研究具有重要价值。河南省的恐龙蛋以其化石分布广、数量多、保存完美、类型多样、含蛋层数多、成窝性好,蛋、骨、脚印共生,堪称世界之最,是自然遗产宝库中的珍品。

鸟类

“君昌豫鸟”是河南自然博物馆发现的第一件古鸟也是唯一一件古鸟化石,也是迄今河南发现的中生代唯一的、最古老的鸟化石。经研究归入:鸟纲鸟胸类反鸟亚纲反鸟是一种已经灭绝的古老鸟类,它们在白垩纪经历了广泛的适应性辐射,然后在白垩纪末期消失。河南古鸟化石的发现证明在距今7000万年左右,中原地区已经有鸟类的活动。君昌豫鸟化石标本整体保存完好,颅骨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保存最好的反鸟头骨化石,标本经历了最小的破碎和变形。后颅骨显示了反鸟类通常的独特特征,头骨显示的几个特征与现代鸟类的情况相似,包括前眶开窗的闭合以及眼眶和脑壳的反转。该标本代表一个新的属和种,填补了现代鸟类与反鸟类在进化史晚期的一个尚未被认识的空白。为纪念对河南恐龙研究做出巨大贡献的吕君昌博士,特将此反鸟化石命名为:“君昌豫鸟”。

兽类

中原豫俊兽是原始哺乳动物多瘤齿兽的一种,是欧亚大陆目前已知最大的多瘤齿兽,亚洲时代最晚的中生代多瘤齿兽,唯一一个成年个体却替换最后一颗前臼齿的多瘤齿兽。也是河南省目前发现的与恐龙同时代、最古老的哺乳动物。该标本是中国已发现的保存质量最好的一块多瘤齿兽标本,是亚洲白垩纪晚期多瘤齿兽分布最南方的记录。

植物

河南省是全植物化石以侏罗纪义马植物群和二叠纪中原地区植物群最为出名。义马植物群的义马银杏是世界上最古老并且保存有胚珠器官的银杏化石,揭示了银杏植物早期的演化路线,是为数不多的起源于晚古生代,但还具有现生孑遗分子的古老植物之一,河南自然博物馆的义马银杏化石标本保存有较为完整的枝、叶、果,尤其是较少见的一枝三果。

学术研究

河南自然博物馆自2005年开馆以来地质古生物方面的研究进行总结分析,截至2024年5月,共发表古生物化石2科,35属,36种。研究成果发表SCI检索论文36篇,核心期刊论文19篇。发现国家级化石产地1处。出版专著9部,17册,开新闻发布会及国际学术研讨会2次,主办中国古生物学术年会一次。主持完成地质科研项目22个,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承担项目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二等奖3项,厅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参加国际古生物化石联合发掘一次,与世界上16个国家的古生物学家建立了广泛的国际合作研究。组织国际国内学术研讨会4次,新闻发布会2次。河南自然博物馆开创了河南省古生物尤其是古脊椎动物研究的先河。

文化活动

文创设计

河南自然博物馆与中国邮政河南省中国集邮有限公司、河南省集邮协会联合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发行《中国恐龙》特种邮票。河南自然博物馆也针对青少年群体进行研发,先后设计开发“恐龙笔袋”“恐龙铅笔”“恐龙挂件”“恐龙拼装”“恐龙盲盒”“恐龙巧克力”“恐龙冰淇淋”“恐龙包你满意”布包等文创产品。

社教活动

河南自然博物馆每年在“世界地球日”“国际博物馆日”“世界环境日”“科技活动周”“全国土地日”“全国科普日”等主题活动周期间,都会开展一系列科普进校园、科普进社区、科普下乡、科普扶贫扶智等活动,每逢节假日举办“自然大讲堂”“馆长开讲”“迷你课堂”“小小讲解员”等公益科普讲解;“科学四季”“博物馆奇妙夜”“我在自博修化石”“小龙人集市”等特色体验科普活动。

河南自然博物馆是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国家国土资源科普基地、郑州市中小学生科普研学基地,被河南省教育厅、郑州市教育局认定为河南省、郑州市中小学专项性社会实践教育基地,先后与郑州市教育局联合开展“地球科普知识进校园”活动。截至2024年1月,举办“科学四季”“我在地博修化石”“认识我们的地球”“飞羽寻踪观鸟”等科普教育活动100多场,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列为“双减”全国示范项目。

获得荣誉

2008年11月,博物馆被河南省委确定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参观基地。

2009年,博物馆被授予国土资源部第一批“国土资源科普基地”,被郑州市科协授予“郑州市青少年科普基地”,被郑州市教育局授予“郑州市中小学校外教学基地”,被共青团省直工委授予“青年文明号”等称号。

2010年,博物馆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命名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2016年9月9日~12日,博物馆被中国古生物学会授予科普工作先进单位。

2017年10月,博物馆被河南省教育厅、郑州市教育局认定为河南省、郑州市中小学专项性社会实践教育基地,被授予“国家国土资源科普基地”称号。

2018年4月9日,博物馆被国家古生物化石专家委员会认定为第一批甲级古生物化石收藏单位。

2019年12月,博物馆获得“河南博物院社会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2020年5月13日,博物馆入选国家文物局2019年度全国博物馆名录。12月,博物馆入选“第四批国家二级博物馆名单”。

2021年6月22日,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发文,博物馆被评定为2020年度优秀河南省科普教育基地和“十佳”河南省科普教育基地。8月,博物馆被评为国家自然资源科普基地。9月6日,博物馆被评为河南省全民科学素质网络竞赛优秀组织单位。

2022年4月,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授予博物馆2021-2025年度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授予博物馆2022~2026年河南省科普教育基地。6月,河南省生态环境厅公布第五批河南省生态环境宣传教育基地,河南自然博物馆入选。8月,博物馆被郑州市教育局授予"郑州市中小学生科普研学基地”。

2024年5月18日,中国博物馆协会公布了第五批国家一级博物馆名单,河南自然博物馆位列其中。

参考资料

博物馆章程.河南自然博物馆.2024-05-15

本馆概况.河南自然博物馆.2024-05-15

河南新增5家国家一级博物馆!.正观新闻百家号.2024-05-19

馆藏概览.河南自然博物馆.2024-05-15

河南自然博物馆中长期发展规划.河南省自然资源厅.2024-05-16

徐莉馆长.河南自然博物馆.2024-05-16

发展历程.河南自然博物馆.2024-05-15

郑州过年玩不停!看这里→.郑州市人民政府.2024-05-19

参观服务.河南自然博物馆.2024-05-16

大事记.河南自然博物馆.2024-05-15

国家文物局关于公布2019年度全国博物馆名录的通知.国家文物局.2020-09-16

更名了!这32个地方叫国家自然资源科普基地.央视网.2021-08-23

研学 || 走进历史殿堂 浸润自然文化.汝州外国语学校微信公众平台.2024-05-16

郑州特色博物馆之河南自然博物馆:重返恐龙时代,倾听化石声音.正观新闻百家号.2024-05-16

..2024-05-16

2023年河南自然博物馆展览回顾.顶端新闻.2024-05-16

“黄河”主题活动在山西地质博物馆举行.锦绣太原百家号.2024-05-17

河南恐龙化石首次亮相深圳————巨龙惊现-恐龙化石展开幕.河南自然博物馆.2024-05-17

春节期间 河南自然博物馆准备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和展览.中国网.2024-05-17

镇馆之宝.河南自然博物馆.2024-05-15

2.巨型汝阳龙.河南自然博物馆.2024-05-15

3.汝阳黄河巨龙.河南自然博物馆.2024-05-15

镇馆之宝.河南自然博物馆.2024-05-15

洛阳中原龙.河南自然博物馆.2024-05-15

西峡巨型长形蛋.河南自然博物馆.2024-05-15

君昌豫鸟.河南自然博物馆.2024-05-15

中原豫俊兽.河南自然博物馆.2024-05-15

义马银杏---1.7亿年前的信使.河南自然博物馆.2024-05-15

河南自然博物馆科研成果简介.河南自然博物馆.2024-05-15

“家里有矿”,河南这家博物馆有十个“镇馆之宝”.河南商报百家号.2024-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