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渡苗族乡
罗渡苗族乡位于珙县中南部,距县城75公里,东与曹营镇毗邻,南与洛表镇接壤,西与筠连县乐义乡交界,北与上罗镇相连。行政区域面积40.95平方千米。
罗渡苗族乡原名罗星渡;1983年12月,公社改罗渡乡。1993年11月,改罗渡苗族乡。截至2020年6月,罗渡苗族乡辖1个社区、5个行政村。
该乡辖10个行政村,67个农业社,1个街村居民组。常住人口10074人(2020年)。海拔392—1020米之间。地形呈五沟七梁七面坡,邓家河—洛亥河流经罗渡汇集南广河。2018年,罗渡苗族乡有工业企业1个,其中规模以上1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4个。 2019年,罗渡苗族乡有工业企业1个,其中规模以上1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4个。
历史沿革
罗渡苗族乡原名罗星渡。
唐凤仪二年(677年),为羁州治所。
元至元十八年(1281年),设罗星长官司。
明洪武年间(1368年—1398年),设罗星堡。
明嘉靖(1522年—1566年),改罗星营堡。
明万历元年(1573年),改为建武营。
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设汛地衙门。
民国时期,先后建团防局、乡公所。
1952年7月,设罗渡乡。
1958年10月,改罗渡公社。
1983年12月,公社改罗渡乡。
1993年11月,改罗渡苗族乡
行政区划
罗渡苗族乡辖11个行政村,67个村民组,即天堂村(5个村民组)兴田村(6个村民组),黄村(7个村民组),杨叉村(9个村民组),新桥村(7个村民组),武营村(7个村民组),龙坪村(2个村民组),寨子村(4个村民组),炮房村(5个村民组),楠木村(7个村民组),槽门村(8个村民组)和一个街村居民组。
2011年末,罗渡苗族乡辖10个行政村。
截至2020年6月,罗渡苗族乡辖1个社区、5个行政村。
地理环境
宜宾市县罗渡苗族乡,境内资源丰富,土地肥沃,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适合于多种植物生长。
罗渡苗族乡幅员面积40.95平方千米,属四川盆地南缘盆周的低中区,地处东经104°46′36″——104°53′22″,北伟28°03′23″——28°06′48″之间,平均海拔高度640米,年平均气温16.4度,年降雨量976毫米,无霜期329天,日照1031小时。洛亥河(亦称黑水)与邓家河(亦称符水)在境内上渡口合流,旧称符黑水,为南广河上游,境内的王武寨是川南苗族聚居地,因此罗渡镇誉为“川南苗乡”享誉中外。
全乡由四河一溪四山七面坡组成,洛亥河从南面,邓家河从东面,左右分流进入境内在上渡口汇集为南广河,冷水河由南向北绕西部边缘流过,四河在境内流程16公里。山系糸南岭山脉乌蒙山分脉的小分支,在境内分为龙坪山系,炮房山系,天兴黄山系,洛表大山山系尾部,各山系以低山、深丘为主,间有槽坝,浅丘。
自然灾害
罗渡苗族乡境内主要自然灾害有风灾、旱灾、涝灾、冰雹。
自然资源
罗渡苗族乡物产资源极为丰富。
矿产资源:现已探明的煤炭储量为1100万吨,矿产资源铁矿、铜矿、煤矸石、石灰石、砖瓦粘土等材料储量也较丰富。
动物资源:全乡已探明的哺乳纲25种,鸟类42种,鱼类21种,蛇类22种,虫类34种,两栖纲4种。
植物资源:全乡已探明野果类6种,菌类12种,药材类55种,花
草类25种,竹类10种,藤皮类15种。土地资源:全乡幅员面积41.03平方公里,合61545亩,可耕地16774亩。水田4282.1亩,旱地12492.1亩。
水资源:全乡水力资源丰富可开发利用的水能资源7000千瓦。现已动工的罗渡水电站设计投资为1.1亿,装机总容量为1.25千瓦。
旅游资源:天堂苏麻湾悬棺与人石堡寨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也是著名的旅游风景区。兴田天生桥、范家洞、王武寨将军洞是罗渡苗族乡独具特色的喀斯特溶洞风景点,可供开发利用。
经济
综述
2011年,罗渡苗族乡实现生产总值1170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726元。
2013年,罗渡苗族乡实现生产总值18136万元,比上年增长12.7%;粮食总产量64900吨,比上年增长0.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204元。
2018年,罗渡苗族乡有工业企业1个,其中规模以上1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4个。
2019年,罗渡苗族乡有工业企业1个,其中规模以上1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4个。
农业
罗渡苗族乡粮食作物以玉米、小麦、水稻、番薯等为主;经济作物主要以油菜、蚕桑、少花桂、水果等为主;畜牧业以饲养生猪、家禽、牛、羊等为主。2011年,农业总产值4338万元,粮食总产量6022吨。
工业
2011年,罗渡苗族乡实现企业总产值7370万元。
2005年全乡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1708万元,农业总产值4338万元,企业总产值7370万元,粮食总产量6022吨,农民人均纯收入2726元。
人口民族
2011年末,罗渡苗族乡总人口6.58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95万人,城镇化率44.8%。另有流动人口3300人。总人口中,男性32170人,女性33591人;14岁以下10522人,15—64岁36261人,65岁以上18978人。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65649人;回族112人。2011年,人口出生率7.12‰,人口死亡率8.35‰,人口自然增长率-1.23‰。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848人。
2017年末,罗渡苗族乡常住人口为13257人。
截至2018年末,罗渡苗族乡户籍人口为14548人。
截至2019年末,罗渡苗族乡户籍人口为14493人。
2021年6月25日,珙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发布,截至2020年,罗渡苗族乡常住人口数为10074人。
社会
教育
2011年末,罗渡苗族乡有学校8所,在校生共2292人,专任教师100人。
医疗卫生
2011年末,罗渡苗族乡有卫生院1个,村级卫生站12个。
邮政电信
2011年末,罗渡苗族乡有乡村通邮率100%。已安装程控电话900余门,移动电话用户4000余户。
基础设施
乡内交通便捷,信息灵通,水电设施齐备,已安装程控电话900余门,移动电话4000余部,通邮覆盖率达100%。乡内有学校8所,其中民族校1所(王武寨民族校),在校学生总人数2292人,教师100人。卫生院1所,村级卫生站12个。农业服务中心1所,职员5人,畜牧兽医站一所,工作人员2人。
文化
民族风情
罗渡苗族乡是川南苗族的聚居地,境内的王武寨,享誉中外,苗家歌舞,独具特色;苗寨风情,留连忘返,苗族文化,博大精深,苗族同胞不分男女老幼,人人都喜爱唱歌跳舞,常常配以芦笙、牛角号、唢呐吹奏与牛皮鼓打击乐伴奏,男男女女在一起载歌载舞,舞蹈多姿多彩,风格独特,苗家歌曲有开春歌、迎新歌、指路歌、敬酒歌等,歌曲格调清新,歌声娓娓动听。
苗家服饰是厚重文化的积淀,男性服饰制作简单明快,蓄发挽于头,包白色青色短帕,上身着青麻布衫,衣领四周以及右上乡有花纹,外套短褂有花纹,穿中长裤,栓2—3圈约一尽宽的青布腰带,两端绣白花纹。女性服饰多以蓄长发,盘于头顶,用自制青羊毛线帕包头,包帕状似园盘,另有精工刺绣的牌子,两端用红色线栓在包帕的正面,牌子的边缘点缀多串五色珠子,极为悦目,其服饰色彩艳丽,多为手工刺绣缝制而成,胸前衣牌与精美斑斓的围腰飘带,配之以传统精工蜡染的百褶裙妆点出苗家姑娘的端庄与美丽。
罗渡苗族乡文体活动内容丰富,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王武寨流行苗族古歌、诗文、故事,常见的文体活动有跳花山,打手毽,其中王武寨花山节规模宏大,场面热闹,风情浓郁。
历史遗迹
罗渡苗族乡境内的巴蜀古墓群,2003年3月,经中国科学院考古专家考古发现,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军事、政治价值,世界千古之谜——苏麻湾僰人悬棺群与突勿嶙峋,相互呼应的天堂僰人石堡寨群,倒映在南广河水中,景色迷人,犹如桂林山水,素有“川南小桂林”之美誉。
僰人石堡古寨遗址
僰人石堡古寨遗址位于珙县罗渡苗族乡天堂村邓家河畔,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由七座拔地而起的石灰岩孤峰顶部的石堡寨组成,群寨环拥天堂坝,南靠马儿崖,西望天堂坡,北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珙县苏麻湾僰人悬棺紧密相连,寨群总体分布为三片,坝南为“大寨”,坝东为“彭家寨群”(内含8个分寨),坝西为“方岩寨群”(含方岩寨、躬背寨、尖岩寨、马鞍寨、小寨),三片呈犄角之势,构成绝妙的立体防御网,其间有小道互通。
王武寨
王武寨位于珙县罗渡苗族乡西南方向,是珙县苗族人口总数最多比例最大的民族村寨,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珙县苗族蜡染的地标所在地,村内有川南苗族最大的花山场2处,有苗族文化传习所、民俗文化陈列馆、蜡染文化展示中心等重要文化场所,是一个民族团结进步发展的典型苗寨。
民俗文化
苗族风俗,独具特色,苗族文化,博大精深。
婚俗
主要有一为旧时的媒人撮合,父母抉择,重三媒六证,彩礼装套,依父
母完婚;二为交际求偶,即未婚男女通过“踩山”、“踏月”等社会、生活交际活动,漫舞欢歌,情投意合,定下终身。三为上门求亲,即男女互通情书,自由恋爱后,男子请媒人登门求亲,以“三回九转礼”、“插伞礼”、“成亲礼”等形式定下亲事。
每年正月初一、初二、初三,苗汉同胞聚集在事先选定好的高山草地,用牛皮鼓、唢呐、芦笙、竹箫、口簧琴、牛角号等乐器配以歌舞共庆一年的丰收。现在每年的花山节均在王武寨举行。
蜡染
是苗族同胞用树脂作染料将布制品染成各种花纹作衣饰的一种传统的美术工艺,相传已久。早在1932年,美国人葛维汉在川南王武寨见到蜡染刺绣点花裙爱不释手,索取样品带回成都市,至今仍珍藏于四川大学博物馆。2002年葛维汉的外孙格雷厄姆·罗素和帕特·罗素再次到王武寨访问时也询问了其外公遗作中的苗族蜡染的发展情况,并饶有兴趣地展示书籍中当年在王武寨收集的苗族蜡染图案。苗族蜡染工艺已成为苗族工艺中的一树奇葩。
敬奉祖宗
每年腊月三十日,苗族同胞家家户户打糍粑,并把糍粑抬到自己的祖宗神位前,烧香、磕头礼拜。每年的秋收季节里,要择日吃新,把当年生产的新粮爪果等煮熟后,呈奉上天和祖宗。
苗族乡手毽:川南苗族广为盛行的民族体育活动,由王武寨民族校挖掘整理,分别于2001年和2005年参加省第11、12届民族运动会竞技表演,均获一等奖。2004年珙县举办了首届川南苗族手毽邀请赛。该体育项目参加民运会后得到省、国家民族体育界的高度认可,并将列为下届民运会的比赛项目。
交通
2011年,罗渡苗族乡有省道巡观路从境内通过。
获得荣誉
2021年8月,宜宾市珙县罗渡苗族乡入选2021—2023年度“四川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名单。
参考资料
2020年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国家统计局.2021-09-01
珙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一号).珙县人民政府.2021-08-31
四川公布120个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快看有你的家乡吗_四川在线.四川在线.2021-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