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陈镇
六陈镇位于平南县西南部、距县城50公里,东南部与寺面、平山镇毗邻,西与桂平市的油麻、麻垌、罗秀三个乡镇接壤,北与大新镇交界。东南西三面群山环绕,属大容山余脉,多是100至200米高的山丘,占全镇面积的75%,北部是小平原。容太公路横贯腹部。全镇面积232.7平方公里,20个村委会,800多个村民小组,截至2020年11月1日,常住人口为24461人。
历史沿革
清光绪九年(1883年),划分为太平里。
民国前期,仍称里。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划分为南二区辖乡。
1950年1月,改为六陈区辖乡;同年8月,又改为第一区辖乡。
1951年4月,改称第二区。
1953年6月,改为第二区辖镇。
1955年9月,改称六陈区。
1958年11月,改称为平南县公社六陈分社。
1959年9月,改称六陈乡。
1961年6月,划为六陈区辖公社。
1966年,改为抓革命促生产委员会。
1968年9月,改为六陈公社。
1984年9月,改为六陈镇。
行政区划
2011年末,六陈镇辖六陈1个居民委员会,新塘、古和、寻社、黄花、龙凤、合水镇、周隆、邦机、新贵、新百、登塘镇、大妙、大冲、上龙、金龙、尚梅、安乐、旺冲18个村民委员会;下设11个居民小组、699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1年10月,六陈镇辖1个社区、18个行政村:六陈社区、新塘村、古和村、寻社村、黄花村、龙凤村、合水村、周隆村、邦机村、新贵村、新百村、登塘村、大妙村、大冲村、上龙村、金龙村、尚梅村、安乐村、旺冲村。
地理环境
地形地貌
六陈镇为丘陵地带,山多地少,东西南三面群山环绕,属大容山余脉,多是100—200米的山丘,北部是小平原。土质为红沙质土,有侏罗纪地层存在。最高峰六万岭海拔537米,最低点尚梅村海拔42米。
气候
六陈镇靠北回归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力强,日照足,雨量多,夏不酷热,冬无严寒。年均温度21.2℃;年均降雨量420毫米,山上肥沃而疏松的土质,属化岗岩风化母质土,最宜肉桂生长。
水文
六陈镇境内主要河流是白沙江,发源于桂平市罗秀镇。白沙江被拦筑成六陈水库,是平南县最大水库,也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十大水库之一,总库容3.33亿立方米,有效库容1.73亿立方米。
自然资源
六陈镇境内主要矿藏资源有花岗石、铁、稀土等。岩石为绿褐色、淡黄褐色,由砂页岩组成,岩石有轻微变质,局部变质强烈地段有黄褐色钻褐铁矿。
人口
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常住人口为24461人。2011年末,六陈镇总人口71000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3200人,城镇化率4.51%。另有流动人口4895人。总人口中,男性36210人,占51%;女性34790人,占49%;14岁以下12780人,占18%;15—64岁49710人,占70%;65岁以上8510人,占12%。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67450人,占95%。2011年,人口出生率13.56‰,人口死亡率5.68‰,人口自然增长率7.88‰。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305人。2017年末,常住人口为74152人。截至2019年末,六陈镇户籍人口为79551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六陈镇完成财政总收入731.4万元,比上年增长4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56万元,比上年增长35.4%。从各种主要税种看,完成营业税230.67万元,增值税305.73万元,企业所得税102万元。人均财政收入103元,比上年增长38%。
2019年,六陈镇有工业企业63个,其中规模以上1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68个。
农业
2011年,六陈镇实现农业总产值31284万元;生产粮食17340吨,人均244.23千克。
六陈镇是闻名海内外的“肉桂之乡”,从明朝就开始种植肉桂,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所植的肉桂是世界三大名桂之一。排行第二。肉桂是我国著名的经济树种,属樟科常绿阔叶乔木。肉桂制品是名贵的中药材和轻化工业的贵重原料。其中油桂、板桂、桂通、桂碎等肉桂制品可以做中药配剂,还可直接粉碎用来配制香料;未成熟的果实和缩存的花萼,还有肉桂、桂叶柄等均可入药,药用性能各有不同,分别有散寒止痛、活血化瘀药、健胃健脾、强壮活络等功能,民间和历代医学家常把“肉桂”、“人参”、“鹿茸”并称。是医学上的珍品,故有“南方人参”之美称。由肉桂提炼所得的肉桂油,除上述药用功能外,还是高级香精、饮料、药品的重要原料。六陈镇所产的肉桂最负盛名,产品以“陈桂”声名远播,具有皮厚、油多、味醇等特点。
工业
2011年,六陈镇工业总产值达到19239万元。以灯饰、弹簧、机电加工、毛织、手袋、建筑材料、木材加工、桂油及玉桂加工为主。有弹簧厂、桂油厂、灯饰厂、凉果厂、泡沫厂等企业100多家。
六陈华西弹簧厂原是镇办炮竹厂,年创税利在200多万元,但是近年来炮竹原料涨价,市场疲软,效益较差,1993年春该厂及时采取措施,迅速转产,通过多方论证,决定生产弹簧,从杭州市引进项目,与玉柴集团有限公司联营生产6105型柴油机气门活塞弹簧,总投资300多万元,于1994年4月建厂,同年10月投产,现在该厂有卷簧机10台,被痨试验机20多台,生产的每条弹簧都经过300万次精密试验,使之成为永久性弹簧,产品除销往玉柴集团外,还直销云南省、湖南省、无锡等地,近年来年创税利50万元以上。
商业
2011年末,六陈镇有商业网点902个,职工1230人。2011年,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2.15亿元;城乡集贸市场4个,年成交额1.2亿元。2011年,出口总额500多万美元,主要产品有圣诞节灯饰,肉桂、桂油及小型水轮发电机。
金融业
2011年末,六陈镇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3.02亿元,比上年增长23%;各项贷款余额1.98亿元,比上年增长15.3%。
邮电业
2011年,六陈镇邮政业务总量450万元。电信业务收入300万元。
花卉
该镇有花卉苗木培育的经验,特别是桂花类花卉苗木尢为突出,桂花开花特别清香醒脑,精神振奋。花可焙茶,制桂花香糖,提炼桂花有效成分制成香精香水,还有较高的药用价值。为了提高桂花的质量,该镇技术人员经过多次反复试验,同结籽桂进行受精卵,进行种子繁殖产生变异桂花新品种,再插播培育发展,现已育成了一种具有根系发达、叶色浓绿、花期长等特点的桂花新品种。此品种最佳花期为每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和春节前后,春秋冬三季连连开花不断,且花量多,花粒大,花色米黄,晶莹如玉,特别清香,故定名为“白玉香”桂花。这种桂花只在有两叶一芽的插植苗都可以开花,目前与月桂、丹桂、四季桂品种相比,从株型、叶色、花量等都都呈现明显优势。是一种最适宜盆栽、院种、街道绿化以及高速公路绿化的常绿清香的优良绿化树种。
水库风光
六陈水库是全区十大水库之一,总库容3.327亿立方米,是以灌溉为主,结合发电、防洪、养鱼、航运等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库。距六陈圩仅一公里,1959年12月兴建,目前六陈水库水面宽阔、风光秀丽,水库和放水渠被称为“碧海银川市”列为平南县新八景之一。得天独厚的优势,有待人们去投资开发利用。
社会事业
教育
2011年末,六陈镇有幼儿班38个班,在园幼儿1060人,专任幼儿教师38人;小学20所,在校生5784人,专任教师334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2198人,专任教师126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高中1所,在校生1113人,专任教师58人;民办学校1所,在校生1900多人,专任教师84人。2011年,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1765万元,比上年增长3.2%。
科技
2011年末,六陈镇有各类科技人才612人。
文化
2011年末,六陈镇有镇文化站1个,村级文化活动中心1个,各类图书室18个,各类文化业余户82户。2011年,有线电视用户1200户,入户率80%。 [2]
2011年末,六陈镇有学校体育场所4个。12%的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23%。
医疗卫生
2011年末,六陈镇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0个,其中中心医院1个,村级卫生室19个;病床900张。专业卫生人员159人。2011年,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51.96万人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68160人,参合率96%。
社会保障
2011年,六陈镇有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251户,人数533人,支出122.01万元,比上年增长1.67%,月人均190.76元,比上年增长6.75%;城市医疗救助181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农村医疗保险771人次,共支出56.56万元,比上年增长5%。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3250户,人数5904人,支出383.71万元,比上年增长50%,月人均62元,比上年增长6.5%。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356人,抚恤事业费支出27.4万元,比上年增长10%。敬老院1家,床位11张,收养农村五保人员11人;五保村2个,集中供养五保人员17人;五保人数730人。
邮政电信
2011年末,邮政支局1处,电信企业1家,服务网点3个;电话交换机总容量9000门,固定电话用户7700户,电话用户普及率90%;移动电话用户3800户;宽带接入用户1922户。
基础设施
2004年,六陈镇建成自来水厂,以六陈水库为水源,有成套水净化设备,月均供水量2万立方米,年均供水量24万立方米。主要街道两侧铺设D315排水管道1800米。
1987年,六陈镇成立电力管理站,1994年,改为六陈供电所。辖区有10千伏线路200千米,400伏以下线路630千米,用户17635户。
历史文化
《醒世恒言》中有:“夫妻两个,开个六陈铺儿,虽则米为生,一应麦豆茶酒油盐杂货,无所不备。”六陈铺指的是杂货铺,因此地有人先开杂货铺而成圩,所以叫六陈圩。因镇人民政府驻地位于六陈圩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