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水务规划设计院成立于一九八五年,经过近三十年发展壮大,已成为实力雄厚,集水利、市政、水土保持、水资源、生态景观、水力发电、建筑、勘察、测绘学等多领域业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城市水务规划勘测设计单位。

秉承专业、创新、共赢的发展理念,深水规院顺应城市中国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发展需求,专注城市的水资源供给、水安全保障、水生态修复等领域。在城市水务方面拥有河道生态辅装及室内实木复合地板连续压机、一种基于InSAR技术的建筑物倾斜监测方法等专利,互联网+河长制智慧管控平台V1.0、排水管网信息系统V1.0等软件产品。依托深圳市总部及粤港澳大湾区的区位优势,业务辐射华中地区、华南、西南、华东等17个省市,形成了以勘测设计为核心,以水务科技、建管运营为两翼的“一体两翼”业务格局。

发展历程

(一)1985-2005年,民生水务、传统水利时期

1985年组建,是一家以传统水利防洪排涝建设为主业的水利建筑勘测设计室,后设立为以城市水安全、水资源为业务重点的水利规划设计院。

(二)2006-2015年,生态水务、现代水利时期

2015年企业名称由深圳市水务规划设计院变更为深圳市水务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企业类型从全民所有制变更为有限责任公司,重点关注水环境、水生态。

(三)2016-至今,智慧水务、城市水务时期

2017年完成混合所有制改革,2019年完成股份制改造,重点关注水系统、水文化、水经济、水管理,系统解决水问题。

企业文化

使命:以卓越的技术和服务建设更美好人居环境

愿景:成为领先的中国水务集团有限公司环保工程咨询集团

价值观:专业、创新、共赢

发展理念:提供综合、智慧、生态的水务环保全过程服务

公司特点

1.六大治水理念

“流域规划、综合治水、生态治河”、“无边界河流”、“初(小)雨沿河截污”、“浅表流雨水收集系统”、“离岛式填海模式”、“分区设防、雨洪分治、立体排水、智慧管控”。

2.七大创新平台

水务大数据与水生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研究发展中心、大数据中心、水务科技公司、水安全专家工作站

3.八类技术特点

水资源:变化环境下南方湿润区水资源规划、远距离城市供水引调水、雨洪资源综合利用。

水环境:高污染城市河流综合整治、河湾生态健康改善、水库消涨带水土生态修复。

水安全:复杂地质区水库渗漏防控、变形监测

业务资质

中国水利水电勘测设计AAA信用等级,资质序列覆盖水利水电、市政排水管风景园林等行业多个领域,承担领域内的咨询、规划、勘察、测绘学、设计、监测、项目管理、设施运营等工程建设全过程的综合服务:

水利行业设计、市政行业(给水排水)专业设计、工程勘察综合类、工程测绘、工程咨询、水资源论证、水土保持方案编制7项甲级资质;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建筑行业(建筑工程)设计、风景园林专项设计、电力行业(水力发电)设计等乙级资质;信息系统工程咨询设计、集成、运维技术服务、信息安全服务;城镇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运营服务;水利水电施工总承包、电子与智能化工程专业承包;废水临时治理、固体废物临时治理、污染修复临时治理等环境污染治理。

企业荣誉

广东省科学技术奖

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

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

全国优秀水利水电工程勘测设计奖

广东省水利科学技术奖

广东省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

发展趋势

深水规院积极顺应智慧城市发展趋势,提出“智慧水务”的发展理念,拥抱信息化建设浪潮,依托物联网、云计算、BIM(建筑信息模型)、空中机器人以及新一代互联网等新技术,对外开拓智慧水务等水务信息化业务,抢占产业链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环节,培育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能力,为公司践行民生水务、生态水务提供技术支撑;对内革新技术手段和管理工具,提高办公自动化、协同化水平,提升生产、管理效率,为公司加速发展成为国内领先的水生态环境治理集成服务商奠定管理基础。

谋划布局智慧水务等水务信息化业务

一是开发智慧水务系列产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深圳市广视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三防预警决策指挥、河道管理、水资源监控、水务工程巡查等多种信息化平台,服务三防、水质水量监测、河道防洪和违建执法等工作,有效辅助城市主管部门提高行政管理效率。

二是研发河长制信息化平台。响应全面推行河长制号召,利用空中机器人、移动互联、GIS(地理信息)等技术,建立“互联网+河长制智慧管控平台”,实现区域内河湖信息智能感知、共享,提高了采集数据精度和河道管网巡查效率,为河流防洪排涝、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水环境执法、河道巡查等工作提供信息化支撑。

三是开展智慧三防建设。提供专业三防决策技术服务,参与建设、维护三防预警决策指挥系统,利用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开展雨情汛情的自动感知和智能遥测,集成空间地理、气象等大数据并进行深度挖掘,实现三防决策的智慧化。近年来先后成功协助深圳市防御“海马汽车”“妮妲”“莽吉柿”等自然灾害,并在深汕特别合作区等地成功运用。

此外,深水规院积极响应深圳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号召,为政府主管部门推行“互联网+政务”提供技术支持,并获得肯定。

以信息化为改革推动力不断提升生产和管理效率

深水规院坚持自主研发和引进吸收相结合,积极推广运用BIM、三维建模、空中机器人倾斜摄影等新技术以及ERP等新的信息化管理工具,不断加大新技术投入和应用。

一是设立BIM技术开发部,研究BIM新技术,制定BIM技术奖励办法,提高BIM技术运用深度,在水闸、泵站等单体构筑物中逐步推广运用,并先后在大空港、深圳宝安国际机场4#调蓄池等项目成功应用BIM正向设计技术,逐步改变了传统设计制图方式,提高项目生产效率。引入地质工程三维建模技术,在勘察项目中推广运用,重大项目运用比例逐步提升。加强空中机器人倾斜摄影技术的研究应用,提高河道巡查管养、水库大坝变形监测等应用场景的效率和精度。

二是不断升级优化信息化管理系统。自主开发办公协同系统及费用报销系统,搭建服务器虚拟化、VPN(虚拟专用网络)等技术,实现办公自动化、集成化、移动化。针对技术密集型企业的特点,部署建设IPGUARD安全管理软件,保护企业商业秘密,提高企业信息安全防护水平。引进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着力实现从项目立项、项目策划、项目执行直至项目结题的项目全周期管理,将生产工时填报由手工操作转变为线上完成,推动提升项目生产及管理效率。将高清网络视频会议系统建设列入年度重点工作目标,推动企业信息沟通模式和决策周期优化,进一步压缩差旅、会务成本,同时与公司智慧中国水务集团有限公司业务发展相结合,作为展示形象、开拓业务的平台。

以信息化为研发方向构建多途径水安全信息化监测技术

深水规院立足城市水安全构建“天罗水网”,研究开发北斗/GNS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变形监测等多途径水安全信息化监测技术,革新传统水库群变形监测技术。

一是依托与武汉大学、德国波茨坦地学研究中心共建的水工程安全监测专家工作站,开展北斗卫星实时监测水库群坝体变形技术研究,准确把握大坝变形监测需求,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坝监测专用北斗接收机以及软件平台,克服了全站仪水准仪等传统人工观测方式的缺陷,形成了全天候、自动化的实时监测预警能力,为发达城市水库安全运行提供全新的信息化监测手段,在深圳茜坑水库、西沥水库以及全国多个水库大坝项目中成功应用,对土石坝表面变形自动化监测具有重要的示范和指导意义,相关技术入选水利部技术推广指导目录,荣获国家大禹水利科技进步奖。

二是自主研发InSAR监测技术。依托可靠的卫星数据源渠道,自主研发InSAR软件平台,集数据处理、数据管理和数据展示于一身,充分发挥监测范围广、精度高的特点,连续多年开展深圳市中国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工程设施监测服务,在深圳湾海堤变形监测公明水库坝体变形监测等项目中成功运用,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对危险边坡、城市地表沉降等领域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此外,集成北斗、InSAR(合成孔径雷达干涉)和其他水工监测传感器的多手段融合监测技术已应用至炳坑水库大坝安全监测、罗湖区地面沉降监测与安全评估分析等项目中,逐步形成了新型安全监测服务模式。

工程范例

北斗卫星实时监测水库群坝体变形技术研究

变化环境下南方湿润区水资源规划关键技术及应用

大中型水库智慧化管理平台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深圳市水务科技创新规划

水利工程InSAR毫米级变形监测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应用

大悟县重点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

深圳市石岩水库截污工程设计

深投控创智天地大厦基坑支护工程

南漳县云台山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第二轮)安全鉴定及勘测设计项目

岑巩县都素水库工程勘察设计

参考资料

深圳市水务规划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企查查.2024-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