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生甘肃鲨
东生甘肃鲨(Gunsuselache tungshengi)是软骨鱼纲弓鲛类鲨鱼,生活于大陆水域,模式产地位于甘肃柳园北东马鬃山地区。该物种生存于晚二叠世。
展品信息
展品类别 模型
展品中文名称 东生甘肃鲨
拉丁学名 Gansuselacha tungseni wang、zhang、zhu et zhao,2009,,
化石门类 鱼类
标本编号 CGBZ99009(正模模型)
化石发现地/产地 甘肃柳园北东马鬃山地区
化石形成时代 晚二叠世(距今约2.55亿年前)
化石级别
展品材质 0
展品尺寸
展品文物级别 0
展品关键词(中文)
东生甘肃鲨
(英文) Gansuselacha tungseni wang、zhang、zhu et zhao,2009
展品描述
东生甘肃鲨是软骨鱼纲中一类已灭绝,生活于大陆水域的弓鲛类鲨鱼。它体长49厘米,目前是亚洲发现的最完整的弓鲛类化石。依形态分析,它的游泳速度缓慢;食性多样化,以食鱼和底栖的甲壳亚门为生。与其共生的动物还有鲟鱼和空棘鱼类,两栖动物等。
化石来源
东生甘肃鲨化石来源于甘肃马鬓山晚二叠世陆相地层,是一种与现代鲨鱼关系十分密切的原始软骨鱼类,在分类上属于弓鲛目,属名指示了该化石的发现地为甘肃省,种名则是为了纪念著名地质学家刘东生院士。弓鲛类化石是软骨鱼类中重要的一支,生活于晚古生代(石炭纪和二叠纪)到中生代(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尽管弓鲛类的完整化石不多,但石炭纪和中生代都发现了少数完整化石,唯独二叠纪没有完整的弓鲛类的纪录,所以本次甘肃鲨的化石的发现填补了二叠纪完整弓鲛化石发现记录的一项空白。
研究意义
甘肃鲨的化石的发现,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意义。二叠纪 /三叠纪之交发生了地球历史上最大规模的集群绝灭。二叠纪末发生的绝灭事件导致95%以上的鱼类在二叠纪末绝灭。产自晚二叠世的“东生甘肃鲨”尽管为淡水鲨类,但它对今后古老的原始软骨鱼类之一——弓鲛类乃至鲨类的兴衰演替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它也为二叠纪海相/非海相弓鲛类的对比研究提供了非常好的材料。
参考资料
亚洲首次发现的完整的软骨鱼类化石:东生甘肃鲨.今日头条·掌上曲靖.202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