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岳马门溪龙
安岳马门溪龙是马门溪龙属中的一新种,它以椎体中空最显著,椎体神经棘形态较为简单为特征,是大型植食性恐龙。发现的化石体长23米、高9.6米、推测体重可达45吨,是亚洲最大的一只恐龙化石。而且化石标本完整率达到了75%,在国内外均属罕见。安岳马门溪龙化石的脑袋很小,且牙齿细小。1987年,刘宗文鉴定了安岳一打石头场发现的股骨化石,认定为恐龙化石。几经周折,挖掘分别发现了该恐龙的尾椎、肓肩椎、脊椎、颈椎以及脚趾化石。通过与我国最早发现的合川马门溪龙化石的比较,刘宗文等认定这也是一只马门溪龙,为区别对待,命名为“安岳马门溪龙”。
介绍
中文名称( chinese)→ 安岳马门溪龙
其它中文名称( chinese【other】)→ ...
拉丁文学名( name)→ mamenchisaurus anyueensis
发音( pronounced)→ mah-men-chee-saw-rus
含义( meaning)→ 在马门溪地区发现的恐龙
目( order )→ saurischia 蜥臀目
类( infraorder)→ sauropoda 蜥脚下目
eusauropoda 真蜥脚类
科( family)→ mamenchisauridae 马门溪龙科
属( genus)→ mamenchisaurus 马门溪龙
模式种( type 物种)→ m. constructus 马门溪龙
其它种( other species)→ m. anyuensis 安岳马门溪龙
m. changshouensis
m. fuxiensis
m. gongjianensis
m. guangyuanensis 广元马门溪龙
m. hochuanensis 合川马门溪龙
m. jingyangensis
m. sinocanadorum
m. yaochinensis
m. youngi 马门溪龙
m. sp.
错误归属种
错误归属种( misassigned 物种)→ m. luoquanensis= omeisaurus luoquanensis
m. tianfuensis= omeisaurus tianfuensis
m. yangi= m. youngi
m. youngsi= m. youngi
时代( period)→ 侏罗纪晚期 tithonian
发现地层( stratum)→ 上沙仙庙组地层
食性( diet)→ 植食
典型体长( length)→ 长21.3 米
推测体重( 质量)→ ...
路虎第四代发现( discoverer)→ he, yang, cai, li \u0026 liu, 1996
命名者( first described)→
he, yang, cai, li \u0026 liu, 1996
简介(brief introduction)
【a】是马门溪龙属中的一新种,它以椎体中空最显著,椎体神经棘形态较为简单为特征,是大型植食性恐龙。
个体特征
安岳马门溪龙是马门溪龙属中的一新种,它以椎体中空最显著,椎体神经棘形态较为简单为特征,是大型植食性恐龙。发现的化石体长23米、高9.6米、推测体重可达45吨,是亚洲最大的一只恐龙化石。而且化石标本完整率达到了75%,在国内外均属罕见。安岳马门溪龙化石的脑袋很小,且牙齿细小。由19块硕大颈椎骨连接而成的脖子有14米长,同时也创世界恐龙之最。小巧的脑袋与庞大的身体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注:头部及右股骨因在发掘出土时无法找到为后期玻璃钢模拟复原,其余均为动物化石。
发现命名
1987年,刘宗文鉴定了安岳一打石头场发现的股骨化石,认定为恐龙化石。几经周折,挖掘分别发现了该恐龙的尾椎、肓肩椎、脊椎、颈椎以及脚趾化石。通过与我国最早发现的合川马门溪龙化石的比较,刘宗文等认定这也是一只马门溪龙,为区别对待,命名为“安岳马门溪龙”。
研究价值
安岳马门溪龙的发现,对于研究中生代侏罗纪晚期的动物繁殖、生存、灭绝以及当时地理等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尤其是这些化石均埋藏在上侏罗纪晚期恐龙化石分布的最高层位,说明了马门溪龙在地质年代上至少可以从晚侏罗纪初期延续到晚侏罗纪晚期。它填补了四川盆地恐龙在地层分布上的空白,具备了重要的科研价值。安岳马门溪龙化石属国宝级恐龙化石。因马门溪龙不宜离馆易地展示,安岳马门溪龙即作为马门溪龙的代表在近些年开始外出巡访展览。
展览消息
2022年11月22日,成都自然博物馆开馆试运行,展出藏品近7万件,其中包括《安岳马门溪龙》。
参考资料
成都自然博物馆开馆 亚洲最大的完整恐龙化石亮相.今日头条-光明网.2022-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