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悬钩子是蔷薇科悬钩子属的落叶灌木,产自福建崇安地区,也分布于中国大陆的福建等地,生长于海拔1,400米的地区,见于山坡杂木林下干燥地。其茎直立、具腺毛,叶互生,边缘锯齿,有叶柄;托叶与叶柄合生,不分裂,宿存,离生,较宽大,花两性,聚伞状花序、花萼;萼片直立或反折,果时宿存;花瓣稀缺,白色或红色;雄蕊多数,心皮多数,有时仅数枚,果实为由小核果集生于花托上而成聚合果,种子下垂,种皮膜质,花期4-5月,果期6-7月。福建悬钩子是中国特有植物,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基本资料
属中文名:悬钩子属
属拉丁名:Rubus
亚科中文名:蔷薇亚科
亚科拉丁名:ROSOideae Pocke
科中文名:蔷薇科
科拉丁名:Rosaceae
纲中文名:双子叶植物纲
纲拉丁名:DICOTYLEDONEAE
门中文名:被子植物门
门拉丁名:ANGIOSPERMAE
植物形态
福建悬钩子,攀援灌木,高2—4米;枝圆柱形,暗褐色,无毛。单叶,革质,长圆形至长圆披针形,长 13—17厘米,宽2.5—4.5厘米,顶端渐尖,基部圆形至截形,上面无毛,下面密被黄褐色绒 毛,边缘近基部全缘,上半部有稀疏浅小锯齿,侧脉8—10对;叶柄长1—1.5厘米,幼时具 锈色绒毛,老时脱落;托叶长圆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长1—1.3厘米,常全缘,脱落,幼时 被平铺柔毛,老时无毛。花成顶生或腋生短总状花序;总花梗、花梗和花萼密被黄褐色绒 毛状柔毛和针刺;花梗长1.5—2.5厘米;苞片与托叶相似,幼时具黄褐色绒毛,老时脱落;花大;直径达2厘米;萼片宽披针形,长10—14毫米,宽5一7毫米,顶端短渐尖,在果期 常直立。果实近球形,直径1—1.2厘米,红色,无毛;核具皱纹。
用 途
此种和尾叶悬钩子属R.Caudifolius Wuzhi区别在于后者叶片长圆状披针形或卵状披 针形;叶脉5—8对;叶柄长1.5—2.5厘米;花梗与花萼无针刺;花柱具长柔毛;果实黑色。又和长圆悬钩子R.Oblongus Yu et Lu区别在于后者叶片狭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下 面密被浅黄色绒毛;花梗和花萼外无针刺;花梗较短,长1一1.5厘米.
产地分布
产福建省(崇安)。生山坡杂木林下干燥地,海拔1400米。
生长
悬钩子属多生长在海拔100-1800m的山坡路旁。杂木林下、灌木丛中及河谷溪边,抗旱、耐土壤瘠薄,具有适应性强、栽培繁殖容易、野生生物量大及结果多果期长等特点。
参考资料
植物通 福建悬钩子.www.zhiwutong.com.2010-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