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枪鱼(学名:Istiompax indica (Cuvier, 1832),又名蓝枪鱼、大西洋蓝枪鱼、翘翅仔,旗鱼科印度枪鱼属的一种鱼类。最大体长可达465厘米。分布于印度太平洋热带及亚热带海域,模式产地在苏门答腊岛。主要栖息在外洋,会游近岛屿或近海海域,属肉食性,以鱼类、头足纲、章鱼为食,可做为食用鱼及游钓鱼。每年中秋节过后会随黑潮洄游靠近台湾东海岸,形成东海岸特殊镖刺渔法。
形态特征
印度枪鱼体吻长而尖,呈枪状突出,因此得名。身体延长,最大体长465厘米,几呈圆筒形,稍侧扁;尾柄细而强状,具二隆起脊。头较长;吻长而尖,呈剑状突出。口大,微斜裂。颌齿呈绒毛状齿带,锄骨无齿。体被细长骨质鳞;侧线单一,平直至尾部。第一背鳍软条部显然较体高为短;第二背鳍短小;胸鳍位低,呈镰刀状,疆硬与体轴保持直角,无法向后折服;腹鳍胸位,起点在胸鳍基底下方,向后不延伸至肛门;尾鳍深叉形。体背蓝褐色,腹部银白色,体侧无横带和圆斑。第一背鳍蓝黑色;腹鳍蓝黑色;尾鳍暗色。
生活习性
印度枪鱼是大洋性中上层洄游性鱼类,一般皆发现在跃温层之上的水域,栖息深度在水平面至水深915米。常成群出现于沿岸或岛屿周遭的水域,游泳速度快,具繁殖洄游之习性。主要摄食鱼类、甲壳类及头足纲等,尤其是鲭、的幼鱼。
分布范围
印度枪鱼为热带、亚热带大洋性鱼类,主要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热带和亚热带水域,包括印度洋的斯里兰卡和苏门答腊岛海域;在太平洋的西部分布于中国、日本、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太平洋中部分布于夏威夷群岛、斐济;太平洋东部分布于墨西哥沿岸、秘鲁、智利南部和北部。以太平洋西南部的澳大利亚东部、新西兰北部沿海,以及秘鲁、智利、新几内亚岛和夏威夷外海资源更丰富。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1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数据缺乏(DD)。
同种异名
• Histiophorus brevirostris Playfair 1867。
• Istiompax australis Whitley 1931。
• Istiompax brevirostris Playfair 1867。
• Istiompax dombraini Whitley, 1954。
• Istiompax dombraini Whitely 1954。
• Istiompax indicus 乔治·居维叶 1832。
• Istiompax marlina Jordan and Hill 1926。
• Makaira brevirostris Playfair 1867。
• Makaira herscheri Gray 1838。
• Makaira indica Cuvier 1832。
• Makaira indicus Cuvier 1832。
• Makaira marlina Jordan and Hill 1926。
• Makaira xantholineatus Deraniyagala 1956。
• Marlina marlina Jordan and Hill 1926。
• Tetrapturus australis Macleay 1854。
• Tetrapturus brevirostris Playfair 1867。
• Tetrapturus indica 乔治·居维叶 1832。
• Tetrapturus indicus Cuvier, 1832。
主要价值
印度枪鱼是太平洋和印度洋鲔鱼延绳钓渔业的兼捕对象,一般利用延绳钓或镖旗鱼科法捕,年渔获量达到4461t。此鱼脂肪含量相当多,而且肉是白色的,所以俗称“白肉旗”,很适合作生鱼片,一般销到日本赚取外汇。
参考资料
Istiompax indica.FishBase.2024-09-04
Istiompax indica.IUCN RED LIST.2024-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