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璩
刘(?-?),又名刘虔,是三国时期蜀汉后主刘禅的第七子。景耀二年(259年)六月,刘禅册立刘瓒为上党王。魏灭蜀之战后,刘虔随刘禅及其余后裔迁徙到洛阳市。然而,刘虔的子孙在永嘉之乱中全部死亡。
正文
刘璩于景耀元年(公元258年)被封为上党王,蜀国亡后投降魏国,后来于永嘉之乱被杀。
根据明代小说《续三国演义》第九回《刘璩改名投元度》的记叙,蜀亡之后,刘璩一行五人逃离汉中,因蜀汉曾有恩于羌胡(匈奴),便想投羌胡,依靠羌胡的势力,一同起兵,共霸西北,再报灭国之仇。但刘璩怕魏国通缉,再生变故,就想改名后前去。据刘璩回忆,他母亲当日怀孕的时候,梦见一条大鱼前来投胎,不久就生下了刘璩,而且刘璩一生下来,手掌中写有一个“渊”字。手下众人都认为这是天赐的神谕:“兆天之渊,应鱼之投祥莫幸矣。即当改名为刘渊,字元海,必有灭仇兴汉之征”。因此,刘璩就改名刘渊,投奔羌胡(匈奴),经过不断的蓄积力量,东晋八王之乱时,起兵反晋,建立东汉,设置百官,追尊刘禅为刘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