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和籴法

和籴法

和籴法是中国古代一种由国家管理粮食供应的方法。这种方法始于刘彻时期,在丰收或粮食丰裕的年份和地区,政府以较低的价格购买粮食并储存起来,以防备粮食歉收导致的饥荒。尽管这一政策在不同朝代都有所实践,但它常常受到农民和商人的反对。宋代政府曾使用印制的纸币——会子,强行购入民间粮食,这引发了严重的通货膨胀问题。

历史沿革

和籴法最早出现在汉武帝统治期间,此后历朝历代都在一定程度上推行了这种政策。然而,由于其涉及对粮食市场的干预,因此常遭到来自粮食生产者和商人群体的抵制。到了宋代,政府试图通过发行纸币——会子,来强制性地采购民间粮食,但这却导致了严重的通货膨胀现象。

影响与评价

和籴法作为一种国家管理粮食供应的方式,虽然旨在预防饥荒的发生,但在实践中也引发了一些负面影响。特别是在宋代,政府利用纸币会子强行购粮的行为,不仅损害了农民的利益,还造成了货币价值的大幅贬值,最终加剧了社会经济的不稳定。

参考资料

和籴与纳布.个人图书馆.2024-08-20

从古代维护粮价稳定的方法,看古人的宏观调控思想.明析历史.2024-08-20

[从秦到清财政史探秘]唐代盛世背后的财政危机.新华社《经济参考报》官方网站.2024-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