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30日,郭家庙墓地出土的琴、瑟均出自曹门湾墓区的86号墓。

琴长约92厘米,宽约35厘米,通体略似高髻人形,箱体整木成,黑漆,属于“半箱琴”。琴龙龈处有较深的过弦痕迹,首岳山嵌入琴体,旁有弦孔若干。瑟长180厘米,宽34厘米,瑟枘是羽人的形象,弦孔和首岳亦很清楚。

名称

“琴瑟和鸣”是表达夫妻和睦、朋友情谊深厚的吉祥语,2016年5月在湖北音乐博物馆“泛川古琴馆”开馆雅集活动上,湖北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方勤对外宣布:考古工作人员在枣阳郭家庙一座春秋早期的曾国墓葬中,同时发现了较为完整的琴和瑟,是最早的琴瑟组合,而琴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琴。

器物特征

琴长约92厘米,宽约35厘米,通体略似高髻人形,箱体整木斫成,髹黑漆,属于“半箱琴”。琴龙龈处有较深的过弦痕迹,首岳山嵌入琴体,旁有弦孔若干。

瑟长180厘米,宽34厘米,瑟枘是羽人的形象,弦孔和首岳亦很清楚。

出土发掘

郭家庙墓区于2002年进行了发掘,共清理曾伯陭墓等墓葬20余座。 2014年11月至2015年1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荆州文保中心等单位联合对曹门湾墓区进行了发掘。

2016年5月,枣阳市郭家庙曹门湾墓区清理出土一张春秋早期的琴。因琴出土时浸泡于水中,文物保护专家将其整体提取后紧急送往文保中心进行清理、保护、脱水、加固等处理。

历史意义

“琴瑟和鸣”的出土表明在春秋早期,琴、瑟的关系还没有那么密切,到了战国早期的曾侯乙墓,琴、瑟均出现在墓主人所在的东室,并呈现出宫廷乐队演奏的场景。琴瑟合奏并非一开始就有,而是逐渐演变形成的,至少直至战国中晚期,琴的地位比瑟更高。

参考资料

湖北考古发现迄今为止中国最早“琴瑟和鸣”-新华网.新华网.2020-08-25

枣阳郭家庙墓地有新发现!出土中国最早琴瑟.枣阳市人民政府.2025-01-13

湖北郭家庙出土中国最早的琴 距今2700多年(图).环球社会.2025-01-13

湖北枣阳郭家庙曾国墓地.国家文物局.2025-01-13

湖北郭家庙惊人发现:出土我国迄今最早琴瑟组合.人民网.2025-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