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甸铺镇,隶属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地处新野县西南部,东邻五星镇,南接襄阳市古驿镇,西接邓州市刘集镇,北与上港乡为邻,镇人民政府驻地距新野县城16千米。总面积106平方千米。常住人口39682人(2020年)。

1958年,为新店公社。1985年10月,撤乡建镇,为新甸铺镇。截至2018年末,新甸铺镇户籍人口为64088人。截至2020年6月,新甸铺镇辖26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新甸铺集文化路东头。

2011年,新甸铺镇农民人均纯收入7120元。2018年,新甸铺镇有工业企业164个,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12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7个。

历史沿革

1958年,为新店公社。

1961年,改社为区。

1962年5月,撤区为新店公社。

1982年3月,更名为新甸铺公社。

1984年,社改乡为新甸铺乡。

1985年10月,撤乡建镇,为新甸铺镇 。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新甸铺镇地处新野县西南部,东邻五星镇,南接襄阳市古驿镇,西接邓州市刘集镇,北与上港乡为邻,镇人民政府驻地距新野县城16千米  。总面积106平方千米  。

地形地貌

新甸铺镇地势平坦,东有白河,西有郭河、四方河,南有黄渠河,北有刁河、桐梓河

气候

新甸铺镇四季分明,气候适宜。1月最低气温在-10℃以下,7月最高气温在38℃左右,生长期年平均243天以上,年平均日照时数2500小时。年平均降水量800~1000毫米,降雨多集中在每年的5月~9月,7月最多。无霜期年平均240天左右。

水文

新甸铺镇境内河流属长江河流域。东有白河向南流过,境内有刁河、桐梓河、郭河、黄水河3条支流过境。

自然灾害

新甸铺镇主要自然灾害有洪涝、干旱。洪涝灾害多发生在每年的7~8月。

自然资源

2011年,新甸铺镇有耕地面积10.1万亩,人均1.65亩。

古镇新甸铺镇具有理想的资源优势。全镇地势平坦,土地肥沃。白河县刁河等河流流经境内,更有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灌区江水清醇甘洌惠及新甸铺镇,灌溉农田,孕育了丰富的物质资源。

行政区划

2011年末,辖新南、新北、津湾、杜岗、乔庄、于庙、刁河堂、宋庄、杜桥、黑龙、程营、姚营、石桥、白龙、陈家、刘湾、南王、艾庄、官渠、骆湾、套楼、翟湾、魏湾、韩营、元帅、白湾26个村;下设259个村民小组。有120个自然村。

截至2020年6月,新甸铺镇辖26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新甸铺集文化路东头。

人口民族

2011年末,新甸铺镇辖区总人口61081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6万人,城镇化率42.6%。总人口中,男性32135人,占52.6%;女性28946人,占47.4%。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59981人,占98.2%;有回、满、蒙古等10个少数民族,共1100人,占1.8%。

2017年末,新甸铺镇常住人口为62920人。

截至2018年末,新甸铺镇户籍人口为64088人。

2021年8月18日,新野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发布,截至2020年,新甸铺镇常住人口数为39682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新甸铺镇农民人均纯收入7120元。2011年,新甸铺镇财政地方收入660万元。

2018年,新甸铺镇有工业企业164个,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12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7个  。

农业

2011年,新甸铺镇农业总产值5.5亿元。

新甸铺镇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5.92万吨,人均0.97吨,其中小麦3.4万吨,玉米2.52万吨。主要经济作物有棉花、花生、水果等。2011年,新甸铺镇有大型农业机械360台(辆)。

新甸铺镇畜牧业以饲养家禽、牛、生猪为主。2011年,家禽饲养量120万羽,牛饲养量1.6万头,年末存栏0.87万头;生猪饲养量1.1万头,年末存栏0.2万头。2011年,生产肉类4656吨;畜牧业总产值24752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5%。

截至2011年末,新甸铺镇累计造林0.77万亩,其中防护林0.42万亩,经济林0.35万亩,树木保有量370万株,林木覆盖率31%。

工业

新甸铺镇主要以棉纺、粮食、油料加工为主导产业。2011年,限额以上工业企业5家,固定资产投资1000万以上企业32家,职工3200人。

商业

2011年,新甸铺镇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4.3亿元;城乡集市贸易额3.1亿元。

金融

2011年,新甸铺镇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7.1亿元。

种植业

农作物种植以小麦、棉花、玉米、花生为主,间有芝麻、油菜、豆类、红薯、蔬菜。蔬菜产品品种有脱毒阳芋、比久甘蓝、越冬黄瓜、黄皮洋葱。2007年粮食亩产382公斤,棉花亩产76公斤,玉米亩产344公斤,花生亩产290斤。

养殖业

依托丁氏企业集团、碧野牧业公司等龙头企业,培育了白湾养鸡基地和上千个养鸡场,蛋肉鸡饲养量220万只。成为“豫西南养鸡第一大镇”。全镇年出栏肉牛3.5万头,初步形成“服务、加工、储藏、销售”等产业链条,年畜牧产值2.8亿元以上,占农业总产值的46%左右。

林果

全镇果树面积3200亩,吕种有油桃、白桃、沙梨大王枣日本甜柿;用材林以速生杨为主,已植树150万棵。林果年产值500余万元。

劳务输出

全镇外出务工人员9500名,人均年收入8000元。

文化

地名由来

西汉朝阳县,县南四里有渡津客寓,故名新店渡,为古宛郢驿道,明嘉靖年间已有集市,清乾隆设传递铺,改称新店铺。1982年更名新甸铺。

饮食文化

来到新甸,你有三样东西一定要吃。

马家板面,做法类似于拉面,独到之处是把一小块面,通过手拉、用力在面板上打出咣咣的响声。这还不是重点,重点在于马家的牛肉臊子,面做好后,臊子住上一浇,异常美味。锅盔:形状跟锅大小一样,一面是有硬的有芝麻,一面是软的。胡辣汤和油条。

交通

新甸铺镇境内有103省道过境,境内长10.5千米,双向4车道,北通南阳市市区,南通襄阳市。县乡公路2条,总长12千米,乡村道路92千米,全部实现了硬化。

2011年末,新甸铺镇区道路总长度5.5千米。

社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新甸铺镇有幼儿园31所,成建制小学16所,示范小学7所,初中2所,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达100%;普通高中1所。

医疗卫生

2011年末,新甸铺镇有三级甲等卫生院1家,村级示范卫生所39个。

2011年,新甸铺镇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76%,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6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5.8万人,参合率100%。

体育事业

2011年末,新甸铺镇有群众性文化广场5个,体育场地32处。

社会保障

2011年,新甸铺镇有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户数30户,人数62人;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农村医疗保险1300人次,支出6.5万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978户,人数3425人,支出230万元;农村临时救济130人次,支出15万元。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412人,抚恤事业费支出130万元。

邮政电信

2011年末,新甸铺镇有邮政网点1个。电信企业2家,电话交换机总容量8000门,固定电话用户3100户,移动电话用户1.2万户;光缆线路总长达70千米,互联网端口总数6000个,宽带接入用户2000户。

其他事业

2011年末,新甸铺镇有文化艺术团体15个,文化站3个,公共图书室7个,藏书4.3万册。

2011年末,新甸铺镇有线电视覆盖全镇。

基础设施

集镇有街道“二纵六横”,其中精品街2条,铺彩砖3000平方米,架设路灯126盏,栽风景树2000棵。镇区有农贸、成衣、布匹三大市场,有门店2800间,个体工商户1600多家,镇区人口达1.6万人,年集镇贸易额2.8亿元,荣获市“四星级”集镇。

镇有大中型拖拉机4500台,柴油机1200部,电动栅1100部,大型联合收割机30台,机械总动力51840千瓦。

镇实现了“村村通”,修筑油路、水泥路108公里。

镇有机井1284眼,有效灌溉面积5万亩。

——古镇新甸铺镇具有理想的政治人文环境。全镇人民勤劳善良、热情好客、朴实厚道、遵纪守法,是闻名的礼仪之乡,镇党委连续二年被河南省委命名为“六好乡镇党委”、“省级文明集镇”、“基层政权建设先进乡镇”、“乡镇企业明星镇”、“治安模范之镇”、“平原绿化高级达标乡镇”,是新野县目标管理先进乡镇,全镇政治安定、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新甸铺镇围绕创建省重点镇、打造中州名镇目标,坚持“集镇建管上品位”的工作思路,创新机制,细化管理,整体品位不断提升。镇区总面积达到2.5平方公里,人口2万,绿化率达到40%以上.一是科学规划。多次聘请省、市专家实地考察,对城镇发展科学规划,细化功能区分,形成符合实际、布局合理的规划蓝图;二是狠抓硬件。镇文化广场一期已工程全部完工,更新栽植树木300多株,保证了广场的良好环境。高标准改建东环南路和文化西路1400米,新建商户57户,铺设彩砖6000平方米,新栽风景树1300棵,安装路灯30盏;镇村出资50万元,硬化背街小巷6条4000米;三是创新融资机制。以镇区新北村旧村改造为依托,全程引入社会资金建设镇北商住小区,规划建设商业街二条,配套文化游园一个,已建成桥梁2座,新修水泥路1800米,不但改善了群众生活,而且美化了环境,提高了集镇品位,实现了镇和企业利益的双赢。

2011年,新甸铺镇有110千伏变电站1座。综合电压合格率96%,供电可靠率99%。

2011年末,新甸铺镇镇区有自来水站1座,铺设干线水管18千米。居民自来水普及率100%。

2011年末,新甸铺镇镇区有35千伏变电站1座,主变压器1台,综合电压合格率96%,供电可靠率99%。

2011年底,新甸铺镇镇区镇区有绿化面积50公顷,绿化率17%。

旅游

新甸铺镇境内有圣水寺、洪堂庙、自流井等文化景观。

参考资料

2020年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21-06-11

新野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二号)-新野县人民政府.新野县人民政府.2021-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