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增鸿,1960年10月出生,中国共产党党员,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环境化学。
谢增鸿现任厦门华厦学院校长。历任福州大学化学系主任、福州大学食品安全与环境监测技术研究所所长、福建省产品质量与食品安全检测试剂和仪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厦门市食品药品安全重点实验室(华厦学院)主任、厦门华厦学院常务副校长,2020年11月任厦门华厦学院校长。担任了“十五”国家食品安全重大科技专项课题首席科学家、“十二五”福建省公共安全重大专项首席科学家。
人物经历
1982年来到福州大学读书深造,毕业后留校工作,历经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导等职务。曾作为访问学者在香港理工大学进修学习。
1985年9月一1988月3月,福州大学教师,助教
1988年3月一1994年8月,福州大学教师,讲师
1994年8月一1999年7月,福州大学教师,副教授
1999年7月一至今,福州大学教师,教授
2001年3月一至今,福州大学教师,博导
2005年9月一2005年11月,香港理工大学,高级访问学者
2008年8月一2009年2月,萨斯喀彻温大学,高级访问学者
2020年11月一至今,任厦门华厦学院校长
主讲课程
主讲本科《分析化学》《仪器分析》《化学发光》《食品安全》等课程。
科研项目
1、“十五”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食品安全关键技术应用的综合示范(400万)
2、“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畜禽及其制品安全生产的质量控制技术研究(120万)
3、国家基金,新型多孔塑料光纤传感探头的基础与应用研究
4、国家基金,贝类毒素的毛细管整体柱电色谱联用技术研究
5、国家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海洋贝类毒素微孔连续床化学发光技术研究
6、福建省重大科技项目:食品安全检测与监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500万)
7、福建省科技专项:福建省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0万)
8、福建省重点项目:水产品中甲醛、抗生素、激素、重金属等快速检测设备和方法研究
9、福建省重点项目:猪肉及制品中兽药和违禁添加剂等有害污染物检测技术研究
10、福建省重点项目,水产品中氨基类抗生素多残留的毛细管电色谱研究与应用
11、福建省重点项目,奶制品中蛋白质快速检测技术与仪器的研究与应用
参考资料
人物成就
2007年入选国家"百千万知识产权人才工程"百名高层次人才,2006年入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2005年入选中央直接掌握联系的高级专家, 2004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福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998年被评为福建省优秀教师。“十五”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福建省食品安全关键技术应用的综合示范”课题首席科学家。获得福建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福建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厦门市科学技术三等奖1项。已在Anal. Chem.、Electrophoresis、J. Chromatog. A、Talanta、Anal. Chim. Acta等国际著名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获国家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11项。
代表性论文
1、Anal. Chem., 2006,78, 5322-5328
2、J. Chromatogr. A . 2009,1216, 801-809.
3、J. Chromatogr. A. 2009, 1216, 7728-7731.
4、J. Chromatogr. A. 2009, 1216, 5320-5326
5、J. Chromatogr. A. 2009, 1216, 4611-4617
6、ELECTROPHORESIS, 2009, 30, 2702-2710
7、Journal of Separation Science,2009, 32(15), 2767-2775
8、Journal of Separation Science,2009, 32(12), 2117-2122
参考资料
获奖情况
2005 福建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第2名),蔬菜中农药、硝酸盐、亚硝酸盐和重金属残留的快速低成本检测仪器和方法研究
2006 福建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第2名),复杂物质体系的现代分离检测技术研究
2007 福建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第1名),食品(茶叶、蔬菜)安全检测与监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2009 福建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第1名),猪肉及其制品安全生产的质量控制技术研究
2005 福建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第1名),多孔塑料光纤传感探头的理论及应用研究
2006 福建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第1名),水产品中甲醛、抗生素、激素、重金属等快速低成本检测设备和方法
2006 厦门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第2名),多功能食品安全快速检测装备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理事:谢增鸿.厦门华厦学院.2024-09-23
现任领导.厦门华厦学院.2024-09-23
谢增鸿.福州大学化学学院.2024-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