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哲学诸问题
本书是对伊曼努尔·康德哲学的专题研究,大体上按照康德三大批判的问题系列编排,即认识论问题、道德和宗教问题、审美和目的论问题,以期呈现出康德整个哲学的大致轮廓及思想深度。本书第五部分的评论值得一提,作者指出牟宗三在研究和理解康德哲学中出现的失误,试图通过分析来展示国人治西方学术常见的问题。
内容简介
本书收入了我多年来对康德哲学的一些研究成果,大部分都已公开发表过,也有的正待发表。其中,《康德论因果性问题》和《康德哲学的当代意义》两文(共一万四千字)已收入别的书中(《中西文化视域中的真善美的哲思》及《康德哲学讲演录》),原不拟收进本书,但考虑到本书所展不的观点的完整性,还是收进来了。
本书大体上按伊曼努尔·康德的三大批判的问题系列编排,即先是认识论问题,然后是道德和宗教问题,再就是审美和目的论问题,接下来是“总论”,即涉及到对康德哲学的总体把握的问题。当然这些问题相互之间也有交叉,有的很难区分开来。第五部分是一些评论,其中对牟宗三的康德研究的两篇评论是重头戏。因为牟宗三在华人世界中长期以来被视为康德哲学的权威,他不但从英文转译过康德的三大批判,而且有大量关于康德及康德与中国哲学的关系的论述。指出他在研究和理解康德哲学中所出现的失误,并不是要挑战他的权威地位,而是要通过这种分析来展示中国人治西方学术所常见的毛病,提高我们在学习西方文化时的自觉性。
当然,所有这些文章都只是一些专题研究,而不是对伊曼努尔·康德哲学的整体性研究,但它们也许有助于呈现出康德整个哲学的大致轮廓及思想深度。总之,本书与我以往所出的一些论文集不同,是属于比较专业和学术性强的一种专题研究,即康德哲学研究,这也是我多年来用力最多的一个课题,其中有些话题似乎已经涉及到目前国外同行的一些热点和难点,对于扩大国内康德研究的视野、激活研究者的思维,可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邓晓芒,1948年4月生,湖南长沙市人。1982年获武汉大学哲学硕士学位。现任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西方哲学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华外国哲学史学会常务理事。专攻德国哲学,亦研究美学、文化心理学、中西文化比较等。主要著有《思辨的张力——黑格尔辩证法新探》、《康德(纯粹理性批判\u003e指要》(与杨祖陶合著)、《冥河的摆渡者——康德(判断力批判)导读》、《走出美学的迷惘——中西美学思想的嬗变与美学方法论的革命》(与易中天合著)、《灵之舞——中西人格的表演性》、《人之镜——中西文学形象的人格结构》、《灵魂之旅——九十年代文学的生存意境》,译有康德《实用人类学》、《自然科学的形而上学基础》、胡塞尔《经验与判断》等,发表论文一百余篇。
目录
前言
一认识论问题
I.伊曼努尔·康德先验逻辑对形式逻辑的奠基
Ⅱ.康德的“先验”与“超验”之辨
Ⅲ.康德的“能力”和“形式”
Ⅳ.康德论因果性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