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青崖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河北省武安市西北部的太行山深山区,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13°45′16″至113°54′01″、北纬36°50′30″至37°01′05″之间,保护区总面积15164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5784公顷,缓冲区面积3546公顷。主要保护对象为森林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及地质遗迹,属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
地理环境
地形地貌
河北青崖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存有大量珍贵的、不可再生的地质遗迹资源,有说明太行山南段的重大地质历史事件的吕梁市、县、怀远三大不整合面,即中太古界变质岩与中元节古界石英砂岩的角度不整合面,元古界长城系串岭沟组页岩与古生界寒武系馒头组页岩的平行不整合面,中奥陶系与石炭系中统不整合面;有长城石英砂岩形成的嶂石岩地貌;长城系石英砂岩层面形成的波痕、泥裂、交错层构造遗迹等。这些地质遗迹有深厚的地质内涵,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
历史沿革
2006年2月,经省政府批准建立河北青崖寨省级自然保护区;
2012年1月,经国务院批建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分布范围
保护区位于河北省武安市境内,范围在东径113°45′15″—113°55′05″,北纬36°50′29″—37°01′20″之间。保护区东界以省道平涉线西部农田与林地的接壤处为界;南界以苍洞沟南分水岭为界;西界沿河北与山西省省界至里伏西分水岭为界;北界以武安市与邢台县、沙河市县界为界。
保护目标
河北青崖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生态环境复杂,植被类型多样,保存有太行山中段较为完整的森林生态系统,其中大面积的天然落叶阔叶林和温性针叶林具有典型的代表性,区内植被共有6个植被型,26个群系。
据初步调查统计,保护区有野生维管植物105科,417属,892种。其中,蕨类植物门12科,17属,30种;裸子植物3科,4属,5种;被子植物门90科,396属,857种;有野生脊椎动物201种。其中,水生脊椎动物鱼类14种,隶属于4目6科14属;陆生脊椎动物187种,隶属于4纲23目61科116属。此外,保护区内昆虫种类也很丰富,类型繁多,共调查记录716种,隶属于11目95科。
保护区不仅生物种类繁多,而且还蕴藏着一定量的珍稀濒危生物和特有生物。分布有多种濒危、渐危及具有较高保护的野生植物,其中,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5种,即缘毛太行花、野大豆、胡桃、黄檗和紫椴;另外领春木和青檀等植物均具有较高保护价值。在青崖寨保护区分布的24种哺乳动物中,属于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1种,即豹,国家“三有”保护动物有刺猬亚科、草兔、岩松鼠、黄鼬、野猪等13种,河北省重点保护动物有赤狐、花面狸等8种。
参考资料
河北青崖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河北省生态环境厅.2024-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