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大头和尚戏柳翠

大头和尚戏柳翠

“大头和尚戏柳翠”是一种传统的高跷舞,其起源可以追溯至清朝时期。这种舞蹈最初是由枣阳市“万子戏班”的汉调艺人们创作并表演的。清光绪五年(1879年)春节期间,傅田昌、蔡茂生将万子戏《月明和尚戏柳翠》改编成高跷舞并在街头表演,受到了广泛欢迎。

传说背景

据传,在一座古寺中有一棵千年柳树,经过修炼变成了一位名为柳翠的美丽少女。她对一位大头小和尚产生了感情,并在一个无人的时刻来到寺院与他嬉戏。他们的行为被一名路过的樵夫发现,随后这个故事被改编成了社火节目,深受观众喜爱。“大头和尚戏柳翠”因此得以传承。

历史沿革

“大头和尚戏柳翠”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唐朝就有相关记载。宋代及明清时期的文献中也提到了这种舞蹈。清代的《百戏竹枝词》更是详细描述了这种舞蹈的表现形式。

表演形式

该舞蹈通常由两名演员表演,其中男性角色戴着“大头和尚”面具,身穿青布旗袍,手持木鱼和折扇;女性角色则装扮成彩旦,手持手帕。两人都会踩着高跷进行表演。舞蹈内容主要展现了月明和尚与柳翠之间的爱情故事,充满了幽默和浪漫色彩。表演过程中,演员们运用了扭、摇、追、逗等多种技巧动作,使得整个舞蹈生动活泼。

步法特色

《大头和尚戏柳翠》的基础步法被称为“高跷步”。由于表演者需要踩着高跷跳舞,为了避免摔倒,他们的动作往往比日常生活中更为夸张。此外,这种舞蹈还采用了民间打击乐器作为伴奏,节奏鲜明。

艺术风格

“大头和尚戏柳翠”以其热烈、幽默、风趣的特点而著称。大头和尚的角色表演诙谐有趣,而柳翠则展现出洒脱、泼辣的一面,整个舞蹈既热闹又不失分寸。

参考资料

永清古老的民间舞蹈 大头和尚戏柳翠.搜狐网.2024-11-07

口述非遗丨高跷上的精彩演绎.百家号.2024-11-07

瑚琏店同乐圣会.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2024-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