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由日本于1921年制造的5千吨级球磨型轻巡洋舰,由于旧日本海军当时对美国海军进行渐减作战的构想(简而言之就是一步步削弱美国军队战力再进行决战),与1941年将北上和大井号轻巡洋舰两艘旧巡洋舰进行改造,使其成为重雷装巡洋舰,将一部分14 cm单装炮和53 cm鱼雷发射管变更为61 cm四联装鱼雷发射管,左右两舷各5座,总计10座,一侧20个鱼雷发射管,共40个鱼雷发射管。该鱼雷发射管可以发射旧日本海军研制的93式酸素(氧气)鱼雷,此型鱼雷射程远并且隐蔽性极好,对当时的美军来说是非常可怕的武器。可是由于以航母为核心的战略战术的崛起,鱼雷作战的运用越来越艰难,使得日军的构想彻底化成泡影,大井号轻巡洋舰和北上一同失去了用武之地。

战争末期,为了解决各方面战舰不足的问题,日军再次对这两艘生不逢时的雷巡动刀,将一部分的鱼雷发发射器拆除,改为运输舰使用。1945年本土作战时,日军放手一搏,将北上编进海上挺近部队并在其身上重新安装鱼雷发射管,搭载着可怕的特功兵器·回天。可是于1945年7月24日,在吴海军工厂中的北上遭到美国军队的轰炸而航行不能,经过修复在战后充当运输舰,最终于1946年10月在三菱重工长崎造船厂解体。

历史解读

北上号属于轻巡洋舰球磨级的一艘,是旧日本海军 第一批五千吨级的轻巡洋舰,装备的是五十三公分口径的鱼雷发射管,不能发射威力强大的九三式氧气鱼雷。到了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夕,这些五千吨级轻巡洋舰已经算是旧式化了,而日本海军决定要拿其中的两艘来开刀,装上大量的六十一公分鱼雷发射管,作为一种前所未见的,具备强大鱼雷打击能力的重雷装舰.

北上号跟大井号被撤去了舷侧甲板上的一切东西,并在舷侧铺设了向外张出的甲板,在其上安装了六十一公分四连装鱼雷发射管十座共计四十门,舷侧五座共二十门,也就是说他的舷侧鱼雷打击能力是整整二十枚大型鱼雷!这样的鱼雷打击能力可以说是前所未有,也可以说后来也没有一艘船能超过。日本海军中舷侧雷击能力居次的是岛风级驱逐舰,他搭载了五连装的鱼雷发射管三基,全都装设于中线上,所以一次舷侧齐射拥有十五枚鱼雷的攻击力,但是他也只能搭载十五枚鱼雷,而经过重雷装舰改装的北上号则是拥有一舷二十枚,两舷共四十枚的惊人雷击能力。但是,在太平洋战争中,两艘重雷装舰发射鱼雷的机会可以说是一次都没有.

太平洋战争开战后,和姊妹舰大井号组成第九战队,为了准备能及时参加舰队决战,这两艘重雷装舰一直跟随着战列舰部队行动。但是南沙海战已经进入了航空机时代,航空母舰迅速的登上了舰队中心的地位。而两艘重雷装舰的初次作战即是中途岛作战,伴随着山本大将的主力战舰群到了中太平洋晃了一圈.

在此之后,因为瓜达卡那尔岛战事急迫,日本海军又抓到这两艘老轻巡洋舰开刀,撤去了四连装鱼雷发射管八座三十二门,改造成为高速运送舰,从事东南方面作战的运送任务。昭和十九年(1944)一月,本舰在赴安达曼群岛执行运送作战中于马六甲海峡遭受英国潜舰的雷击而损伤。回到本土修理以后又被海军改装成搭载特攻兵器载人鱼雷回天的母舰,但是,还是没有出击的机会,一直停泊于吴港中。结果在昭和二十年七月二十四日在港中遭受美国军队机动部队的空袭而以航行不能的姿态迎接战争的结束。在战争结束后本舰被利用来当作复员运送舰用的工作舰。最后在昭和二十一年(1946)八月十日于长崎市解体。北上号一生历经三次大改装,而她的四个型态也代表着日本海军四个不同的时期。最先的轻巡洋舰时代见证了日本海军第一批五千吨级轻巡洋舰的诞生,而重雷装舰时代则是代表了日本海军意气风发,不可一世的时期。至于后来的高速运输舰则是象征着在瓜达尔卡纳尔岛陷入苦战的日本海军。最后的回天搭载舰型态则又让我们明白的体会到日本海军战争末期那种穷途末路的悲哀.

起始时间

建造所 佐世保市海军工厂

起工 大正八年九月一日

下水 大正九年七月三日

竣工 大正十年四月十五日

基准排水 5100吨

全长 162.15m

舰宽 14.2m

航速 36节

航续力 14节/时5000

武备 14cm50倍径主炮七门

8cm高角炮二门

53cm鱼雷发射管八门

水侦内蒙古第一机械制造厂

重雷舰改装后 昭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七日重雷装舰改装完了

排水量 6900吨

航速 31.7节

航续力 14节/时8000浬

武备 14cm50倍径主炮四门

25mm机关枪四挺

61cm鱼雷发射管四十门

回天搭载舰改装后 昭和二十年一月二十日回天搭载舰改装完了

排水量 7041吨

全长 159.8m

舰宽 14.25m

速力 23节

武备 12.7连装高角炮两基

25mm三连装机枪12基

25mm连装机枪27基

人间鱼雷回天八基

损失时间:昭和20年(1945)七月二十四日

舰名由来:因为是轻巡洋舰,所以依河名来命名,由来是东北地方第一黄河北上川源流于岩手县北部,向南流经盛冈市,花卷等城市,最后注入太平洋

装员长

元贞大佐:1920年6月11日 -

(兼)坂元贞二大佐:1920年11月15日- 1922年3月15日

舰长

坂元贞二 大佐:1920年11月15日 -

山崎正策 大佐:1922年3月15日 -

高桥律人 大佐:1922年12月1日 -

河野董吾 大佐:1923年12月1日 -

吉川真清 大佐:1924年11月1日 -

松田利三郎 大佐:1925年4月15日 -

古川良一大佐:1925年11月20日- 1926年12月1日

(兼)清宫善高 大佐:1927年1月10日 -

小桧山真二 大佐:1927年12月1日 -

下村正助 大佐:1928年12月4日 -

藤直彦 大佐:1929年10月5日 -

园田 大佐:1929年12月5日 -

堀江六郎 大佐:1930年12月1日 -

草鹿任一 大佐:1931年11月14日 -

鲛岛具重 大佐:1932年12月1日 -

武田盛治 大佐:1934年3月14日 -

井上保雄 大佐:1934年11月15日 -

松山光治 大佐:1935年10月10日 -

堀内馨 大佐:1937年12月1日 -

上野正雄 大佐:1938年12月15日 -

西冈茂泰 大佐:1940年10月19日 -

锅岛俊策 大佐:1940年11月1日 -

浦孝一 大佐:1941年3月15日 -

荒木 大佐:1941年9月1日 -

则満宰次 大佐:1941年11月28日 -

鹤冈信道 大佐:1942年9月5日 -

野村留吉 大佐:1943年5月17日 -

田中穣 大佐:1943年11月21日 -

加三郎 大佐:1944年6月10日 -

清水正心 大佐:1944年8月29日 -

金冈国三 大佐:1944年12月1日 -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