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洪标
廖洪标(1936年—2025年3月22日),出生于广东佛山石湾,毕业于北京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石湾美术陶瓷厂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和美术家协会广东分会会员、广东工艺美术学会理事。
1951年,廖洪标小学毕业后跟随父亲学习制陶。他15岁时正式学习传统技法。1955年,廖洪标加入工艺社。1958年,廖洪标到广东省陶瓷技术训练班学习,接着他正式拜刘传为师。1959年,廖洪标创作的《搏浪击秦王》尚未落款,便在艺术市场上被误认为是潘玉书的作品,并以高价售出。1963年,艺评家盛赞其作品衣纹深得潘玉书手法,且结构布局直可乱真。然而,这样的评价对年轻的廖洪标而言,算不上真正的好评。此后,他开始努力探索,力求形成自己的风格。1968年至1969年,他曾参加江西省八一纪念馆大型雕塑的创作。1980年,廖洪标与妻子霍兰共同完成了《老子出关》参加日本国际展览,这是他们首次公开合作。1986年,廖洪标患病,前往西樵疗养院休养。1989年,廖洪标的作品《济公》获得了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优秀新产品奖。1990年,廖洪标的作品《释迦牟尼坐像》获得了中国工艺美术品大众电影百花奖优秀新产品一等奖、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奖以及景德镇国际陶瓷精品大赛银杯奖。1996年,廖洪标从石湾美术陶瓷厂退休。2018年7月20日,廖洪标参加了“非遗新时代·传承人对话”系列活动第四期。2025年3月22日上午11时,廖洪标在佛山市逝世,享年91岁。
1962年,廖洪标被授予“艺人”称号。1993年,廖洪标被原轻工业部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2012年,廖洪标被命名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石湾陶塑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
人物生平
1936年,廖洪标出生于广东佛山石湾的陶艺世家。廖洪标自幼随父学艺,4岁便接触陶土。1951年,廖洪标小学毕业,老师推荐他免试保送佛山当地的历史名校石门中学,但家境贫寒的廖家已无力供他继续学业。于是,他只能回家跟随父亲学习制陶。从给父亲打下手,制作装饰园林假山的陶瓷人物动物“山公仔”开始,他正式踏上了陶艺之路。他15岁时正式学习传统技法。1955年,廖洪标正式加入工艺社,全身心投入陶艺创作。1958年,廖洪标先后到广东省陶瓷技术训练班和北京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学习,提高文化修养和理论水平,掌握新的技艺,扩大艺术视野,进修学习为他日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接着他又正式拜刘传为师,并得到刘传传授、指导。
1959年,珠江电影制片厂计划拍摄一集关于石湾陶艺的专题片,廖洪标从北京学习归来,刘传也回到石湾,便被分别谈话,以便促成两人合作。同年,廖洪标创作的《搏浪击秦王》尚未落款,便在艺术市场上被误认为是潘玉书的作品,并以高价售出。在深入学习、研究中外雕塑艺术,尤其是石湾历代陶艺名家名作的过程中,廖洪标深感自己既热爱石湾陶塑的传统技法与风格,又欣赏西洋雕塑的块面表现。他特别倾心于奥古斯特·罗丹捕捉人物动作瞬间的技巧、黄炳整体造型的传神、潘玉书的细致刻画、陈祖的写意技法,以及刘传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深刻表现。因此,他有意识地融合各家之长,并在创作中倾注自我意趣,力求创新。逐渐地,廖洪标摆脱了模仿,走上了艺术独创之路。
1962年,廖洪标被授予“艺人”称号。1963年,艺评家盛赞其作品衣纹深得潘玉书手法,且结构布局直可乱真。然而,这样的评价对年轻的廖洪标而言,算不上真正的好评。此后,他开始努力探索,力求形成自己的风格,深入挖掘人物形象背后的神韵。1968年至1969年,他曾参加江西省八一纪念馆大型雕塑的创作。1980年,廖洪标与妻子霍兰共同完成了《老子出关》参加日本国际展览,这是他们首次公开合作。此后,夫妻俩又《关公千里行》《吉星拱照》等作品。1986年,廖洪标患病,前往西樵疗养院休养。疗养期间,他每天早上都会去西樵山散步,途中必经一座供奉吕洞宾的道观。他发现道观里有个卖蜡烛元宝的老人,眉目、颧骨间透出一股道骨仙风,符合他心目中的吕洞宾形象。于是,他给老人送了一包烟、一瓶玉冰烧和一包花生仁,邀请他做自己的模特。老人欣然答应,让他用泥土塑造自己的头像。同年,廖洪标被评为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
1989年,廖洪标的作品《济公》获得了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优秀新产品奖。1990年,廖洪标的作品《释迦牟尼坐像》获得了中国工艺美术品大众电影百花奖优秀新产品一等奖、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奖以及景德镇国际陶瓷精品大赛银杯奖。1993年,廖洪标被原轻工业部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1996年,廖洪标从石湾美术陶瓷厂退休。2012年,廖洪标被命名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石湾陶塑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2018年7月20日,廖洪标参加了“非遗新时代·传承人对话”系列活动第四期。2022年3月,佛山市工艺美术学会召开了第十届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廖洪标担任该学会的荣誉会长。2025年3月22日上午11时,廖洪标因病医治无效,在佛山逝世,享年91岁。
个人生活
廖洪标的父亲廖作民和堂伯父廖坚均为民间时期石湾知名艺人。,其中,他的父亲为“山公”(小型盆景人物陶塑)艺人。廖洪标的妻子霍兰擅长塑造动物,廖家因此一直养着许多动物。这不仅是夫妻俩的情趣所在,也是他们创作的灵感和素材来源,他们伉俪联手创作的《牧鹿姑娘》《千里走单骑》等作品。
主要作品
社会任职
主要成就
廖洪标有44件作品获奖,包括国家级奖14项、省级奖7项,其作品《济公》在1989年获中国工艺美术品大众电影百花奖优秀新产品奖,《释迦牟尼坐像》获1990年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优秀新产品一等奖、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奖、景德镇国际陶瓷精品大赛银杯奖。他的不少作品参加国际展览,如《画龙点睛》参加1983年联合国在菲律宾举办的技术为人民展览,作品《释迦牟尼坐像》《济公》参加1984年日本筑波世界博览会等。他的优秀作品《渔翁得利》等被中国工艺美术馆、香港艺术馆等机构收藏。此外,他还积极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推动石湾陶艺走向世界。他多次被中国内(境外)邀请讲学,曾在台湾历史博物馆和香港城市大学开办专展和文化交流。
作品特点
廖洪标的陶塑作品以人物题材为主,偏爱塑造年龄偏大、骨相清劲、雄健粗豪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包括生活中的老汉渔翁,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如郑成功、张仲景、宋景诗,以及神仙道佛角色,如释迦牟尼、达摩、济公、罗汉等。在陶艺创作中,他注重深入熟悉和理解人物,通过构思和孕育,让人物形象在脑海中逐渐活跃起来。洪标每创作一件作品,都要先进行长时间的阅读、研究,精心思考、推敲和孕育。廖洪标在保留石湾陶塑传统韵味的基础上,融入了西洋解剖学原理,注重人物衣纹与筋骨的刻画。他的作品既有传统艺术的含蓄内敛,又兼具现代写实的生动逼真。他从传统人物造像到现代艺术表达,突破常规束缚,细腻描绘肌肉筋络,凸显人物性格;以刚劲有力的线条勾勒衣纹褶皱,赋予泥胎鲜活的生命力与灵魂。
石湾陶土擅长表现人物肌体。廖洪标一方面汲取石湾传统技艺,另一方面广泛吸收中国内外艺术精华。他的作品以人物塑像见长,尤其擅长表现老人、罗汉等骨骼清奇的形象。廖洪标在继承石湾传统陶塑“形神兼备”特点的基础上,吸收了西洋雕塑的块面结构手法,强调体积感和肌肉筋络的表现。廖洪标坚持兼收并蓄,洋为中用,自成一格。为发挥其豪放写意的艺术风格,廖洪标创作的选题也独辟蹊径。他的《释迦牟尼》一反惯常表现成佛后的悠然自得、从容优雅,而刻画其修行时的坚忍不拔、刻苦刚毅,使作品的内涵更具新意。他以民间传说为题材的《叱石成羊》《画龙点睛》,清新脱俗,别开生面。廖洪标中后期的作品《释迦牟尼》《悟法禅宗》《李逵》等突出陶泥的肌理,强调以肌肉、筋络来强化人物的性格。
人才培养
晚年廖洪标投身教育,提出“泥土有灵,创作需敬畏”的理念,强调创作是“心与历史的对话”,并培养大批青年陶艺家。
人物纪念
2025年3月25日上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发文悼念:廖洪标先生是我国著名的陶瓷艺术大师,从艺七十余载,他不仅技艺精湛,更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在国内外享有崇高声誉。廖洪标大师一生致力于陶塑艺术的创作与研究,为中国工艺美术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他的逝世是中国工艺美术界的重大损失。
荣誉奖项
个人荣誉
作品荣誉
人物评价
廖洪标从艺七十余年,为石湾陶艺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佛山市在线评)
廖洪标以毕生心血诠释工匠精神,将石湾陶塑推向艺术高峰,其作品与理念,深刻影响着中国现代陶艺发展。(禅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评)
廖洪标毕生以豪放写意的艺术语言,将石湾陶塑从传统工艺升华为文化瑰宝,其匠心精神永存于泥火之中。(南方都市报评)
廖洪标诣熟陶瓷生产中有关泥、釉、火的技术,他有时亲自调配胎土和釉料的配方,以配合作品特定的造型,力求取得最佳的艺术效果,表现了他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广东省非遗促进会评)
参考资料
廖洪标.中国国家地理.2025-03-26
匠心永驻·泥火传魂丨缅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廖洪标.微信公众号.2025-03-26
第三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石湾陶塑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廖洪标逝世.扬子晚报.2025-03-26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廖洪标逝世,享年91岁.澎湃新闻.2025-03-26
“活着”的公仔会呼吸.新浪网.2025-03-26
石湾陶艺界“一代宗师”廖洪标:泥与火的诗人.佛山在线.2025-03-26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廖洪标逝世,享年91岁.北京日报.2025-03-26
匠心筑梦 | 石湾陶塑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廖洪标.微信公众平台.2025-03-26
大师专家齐聚陶博馆,探讨石湾陶艺与现代生活.石湾陶瓷博物馆.2025-03-26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廖洪标在佛山逝世,享年91岁.搜狐网.2025-03-26
佛山 | 佛山市工艺美术学会第十届一次会员代表大会成功召开.美术学会.2025-03-26
艺博馆藏石湾陶瓷展.澳门艺术博物馆.2025-03-26
悼念 | 深切缅怀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廖洪标.微信公众平台.2025-03-28
祝贺罗 海、廖洪标、李得浓三位大师入选 《匠心南粤——广东当代工艺美术精品选(一)》.搜狐网.2025-03-26
“重大损失”!大师在广东逝世.微信公众平台.2025-03-28
2021年度广东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传承活动评估结果建议公示.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2025-03-26
广东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传承活动评估结果公示.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2025-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