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布纳奖由英数学家图林1950年创办,设立于1991年,旨在奖励最擅长模仿人类真实对话场景的机器人。
简介
勒布纳奖由英数学家图林1950年创办,设立于1991年,勒布纳奖人工智能奖意在借助交谈测试机器的思考能力,号称是对图灵测试的第一种实践。
奖项设置
比赛分金、银、铜奖,奖金分别约为七十八万、十九万五千及一万五千六百港元。
比赛分为金、银、铜三等奖。如果程序不仅能以文本方式通过交谈测试,在音频和视频测试中也能过关,则获金奖,赢得10万美元和一枚18K黄金制金牌;如果它能在更长时间文本谈话中迷惑住至少半数裁判,则获银奖;如果未达到以上标准,则每年测试中迷惑住最多裁判的程序赢得2000美元和一枚铜牌。
历史
从1991年首届比赛至今,尚无程序达到金奖或者银奖标准。
2008年勒布纳奖人工智能奖最后一轮比赛10月12日在雷丁大学展开。艾尔博特等6种软件程序击败另外7种程序,获得决赛资格艾尔博特在与12个陌生人交谈,力图让他们相信“它”是“人”,一番争论、笑声过后,这一电脑程序成功骗过3人,在人工智能比赛中拔得头筹,朝“成为史上第一台能思考的机器”目标更近一步。
2013年的决赛在9月14日举行,四个聊天机器人Mitzuku、Tutor、Rose和 Izar展开最后的角逐,最终Mitzuku获胜。它的作者是 Steve Worswick,他原本运营着一个音乐网站,后来他给网站加了一个聊天机器人,结果发现浏览者花了许多时间与机器人聊天,于是他决定将所有精力集中在聊天机器人上。
Mitzuku是基于AIML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Markup Language) 和开源社区web服务pandorab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