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忠常之乱
平忠常之乱是发生在日本平安时代中期的一场东国叛乱。这场动乱发生于平将门之乱之后,当时桓武平氏家族在东国地区逐渐扩大其影响力。平忠常之乱的结果导致东国成为了清和源氏的重要据点。
事件背景
平忠常之乱是在平将门之乱后,桓武平氏一族在东国伸张势力的大背景下爆发的。平忠常及其家族自祖父平良文时期开始就在东国定居,他本人担任上总介和武藏国押领使,以东国的上总、下总一带作为活动中心,扣押了官方物品和税款,拒绝向朝廷缴纳。
事件经过
1028年(长元元年)6月,平忠常起兵反抗朝廷,杀害了真田昌幸。朝廷随即任命平直方等人作为追讨使,然而在他们还未出发时,上总国府已经被平忠常的军队占领。随后,追讨军与平忠常的军队进行了长达两年的战斗,却未能取得任何显著进展。到了第二年年底,安房守藤原光业逃离战场并返回平安京。由于平直方未能有效执行任务,他被解除职务,转任甲斐国守,而源赖信则接替了他的位置,成为新的追讨使。面对源赖信的强大威慑力,平忠常选择投降,并跟随源赖信前往京都。不幸的是,在途中,平忠常因病去世于美浓。
影响
平忠常之乱结束后,东国地区成为了清和源氏的一个重要力量基础。平忠常的后代中,千叶氏和上总氏这两支家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参考资料
平忠常の乱 (Revolt of TAIRA no Tadatsune).Japanese Wiki.2024-10-28
平忠常之亂.中文百科.2024-10-28
创世之血——桓武平氏家系初步整理.个人图书馆.2024-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