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舌兰属(学名:Ascocentrum),又名亚斯高仙兰属,是兰科下的一个属,为附生兰。

形态特征

附生草本,具多数长而粗厚的气根和短或伸长的茎。叶数枚,二列,半圆柱形或扁平而在下半部常V字形对折,先端锐尖或截头状而带不规则的2-3个缺刻,基部具关节和扩大成抱茎的鞘。花序腋生,直立或斜下而外伸;总状花序密生多数花;萼片和花瓣相似;唇瓣贴生于蕊柱基部,3裂;侧裂片小,近直立;中裂片较大,伸展而稍下弯,基部常具胼体;距细长,下垂,有时稍向前弯;蕊柱粗短,无蕊柱足;蕊喙短,2裂;花粉团蜡质,球形,2个,每个在顶端具1个裂隙;粘盘柄狭带状;粘盘较厚,约为花粉团的一半。

附生兰,体态甚似万代兰Vanda;总状花序直立或平展,具多花;花小,具相似的萼片与花瓣;唇瓣3裂,基部有距,距顶端常膨大;蕊柱短,无蕊柱足;花粉块2,有裂隙,蜡质,有细小的蕊喙柄和粘盘。

分布

约10种,分布于东南亚至热带喜马拉雅。我国有3种,产南方省区。

栽培养护

本属为较易栽培的种类,性喜温暖及光照充足的环境,生长适温18℃~28℃,一般在8℃以上可安全越冬。在夏秋光照强烈的季节,可遮去30%~50%的光照,以防灼伤叶片,不可过于荫蔽,否则叶片徒长,不易开花,冬季可接受全光照。

栽培时选用树皮块、火山石水苔等附生基质栽培,也可绑于树干上或蛇木板上。生长期基质稍干即可补充水分,半个月随水浇施1次1500倍的平衡肥。本类为单轴生长类型的兰花,不会产生分蘖,因此可采用切茎法繁殖 。

本属模式种

Ascocentrum ampullaceum (Roxb.) Schltr. (指甲兰属 ampullacela Roxb.),AscocentrumSchltr.鸟舌兰属,兰科,5种,分布东南亚,其中鸟舌兰A.ampullaceum(Roxb.)Schltr.和中国台湾鸟A.pumilum(Hayata)Sohl台湾铁路管理局等2种分别产我国云南省与台湾。

下级分类

鸟舌兰 Ascocentrum ampullaceum (威廉·罗克斯堡) Schltr。

圆柱叶鸟舌兰 Ascocentrum himalaicum (Deb. Sengupta et Malick) Christenson。

叶鸟舌兰 Ascocentrum pumilum (Hayata) Schltr。

下级物种

鸟舌兰

形态特征:附生植物。叶厚革质,下部常V字形对折。花在花蕾时黄绿色,开放后朱红色;萼片花瓣近相似,宽卵形;唇瓣3裂;中裂片与上呈直角向外伸展,狭长圆形,基部(在距口处)奔多两侧各具1枚黄色的胼胝体;距棒状圆筒形与萼片近等长。花期45月。

分布:产云南省南部至东南部。生于海1100~1500m的常绿阔叶林中树干上。从喜拉雅西北部经尼泊尔不丹、印度东北部到缅甸都有分布 。

圆柱叶鸟舌兰

形态特征:附生植物。叶半圆柱形,长达50cm,近轴面具1条纵沟。总状花序具10余朵花;花小,不甚张开;萼片和花瓣红色;唇瓣白色,3裂;两侧裂片之间具1枚胼胝体;距细圆形,朝上弯曲呈镰刀状。花期11月。

分布:产云南西部和西北部。生于海拔约1900m的常绿阔叶林中树干上。分布于不丹、印庋和缅甸 。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