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力报》是由胶东区各界人民抗日救国总会主办的机关报,成立于1945年2月,至1949年11月底停刊。最初作为胶东区各界人民抗日救国总会的机关报,1948年1月转变为中共胶东区委员会的官方刊物。随着青岛市行政级别变更,该报最终并入《胶东日报》,并于1949年12月1日在莱阳城继续出版。
历史沿革
《群力报》自1945年2月创刊以来,经历了多次变化,包括旬刊、五日刊、三日刊以及日刊的不同周期。在整个出版期间,共发布了518期。初期采用的是八开四版的设计,后来为了适应市场需求,从1948年9月开始改为四开四版。在其鼎盛时期,发行量达到了5.56万份。该报的创始人是胶东区各救会主任张修己,历任总编辑包括赵铎、蒋守全(女)、陈晓东、于梦尤等人。
报纸特点
《群力报》以其独特的风格受到了广泛的关注。首先,它的文字采用了口语化的表达方式,使得读者能够轻松理解。其次,稿件简洁明了,标题生动有趣,通常每版发布的文章数量在十篇左右,每篇文章大约两百至三百字。此外,《群力报》的副刊内容丰富多彩,不仅包含政治教育,还涉及文化教育。副刊中经常出现的漫画和歌曲,使报纸更加生动活泼。特别是在1947年中国国民党军队进攻胶东地区时,一张名为《小被三尺长》的漫画作品,通过幽默的方式揭示了蒋介石兵力不足的事实,这一作品迅速传播开来,影响深远。
行政变迁
1949年6月,《群力报》迁至青岛市出版。随着青岛市从胶东区管辖的城市升级为省级城市,该报随之并入《胶东日报》。随后,在1949年12月1日,报社搬迁至莱阳城,继续以《胶东日报》的身份服务当地居民。
参考资料
指尖上的展览:《人民的喉舌——烟台博物馆联盟红色报刊展》(8).烟台市博物馆.2024-09-11
“一切为人民,真正做到为群众服务”——通俗报纸的代表《群力报》.知网空间.2024-09-11
山东博物馆.新浪微博.2024-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