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主持完成的“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碾压混凝土材料性能和耐久性研究”成果达到部分国际领先水平;洪晓林 教授主持完成的“农田水利装配式建筑物技术研究与推广”被国家科技部列为重点科技推广项目;林宝玉 教授主持完成的科研成果获得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励,并在工程建设中得到普遍推广应用,主编的《混凝土工程新材料设计与施工》等专著和论文对本行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个人简介

博士(博士后),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河海大学博士生导师;1993年于湖南大学土木系(在职)5年制本科毕业,获学士;1996年郑州大学结构力学专业研究生毕业,获得硕士学位;1999年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土木工程系毕业,获得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99年底到2003年美国西北大学土木工程系作博士后工作;2003年8月经南京水科院面向海内外公开选拔所长一系列程序后,被聘为材料结构研究所所长,同年10月被破格聘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2006年6月按水利部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取得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资格。2009年8月经河海大学初审、同行专家评议、学科组审议、校审核表决等程序遴选取得博士生导师资格。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材料结构研究所所长,水利部水科学与水工程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院科技委委员等。同时兼任河海大学结构工程工程力学博士生导师、天津大学水工结构博士生导师等。

供职机构

组建于1957年,是我国水利、交通和电力行业最早组建的研究机构之一。1981年首批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现有教授级高工22人、高工43人。主持完成了历届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等20多项,承担了三峡、小浪底、葛洲坝、二滩水电站、龙滩等国家重点建设工程水工材料与结构关键技术研究,主编和参编了23项国家和行业规程规范,与近20个国家和地区长期开展学术交流。获得国家级科技奖4项,省部级科技奖59项。

本所结合我国水利、交通和电力行业重大工程开展基础理论与应用基础科学研究,重点解决工程建设中的疑难问题。开拓了我国海洋工程结构耐久性研究领域,研发的聚合物水泥砂浆等新材料填补了国内空白。近5年来有14项研究成果通过了省部级鉴定,其中10项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或部分国际领先水平。转化科研成果117项、工程采用成果248项,创造直接经济效益约12亿元。近5年来发表论文296篇,专著5部。蔡跃波 教授是《中国水利百科全书(第二版)》第四分支的主编之一,参编了《中国大坝50年》、《三峡工程混凝土原材料研究》等;陆采荣 教授主持完成的“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碾压混凝土材料性能和耐久性研究”成果达到部分国际领先水平。

获得荣誉

学术荣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万人计划”专家、全国十大水利青年科技英才、江苏省333人才工程中青年领军人才(二层次)、水利部5151人才工程部级人选、江苏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等。

获得大禹水利科技进步一等奖两项(均排名第1);获其它省部级二三等奖4项;2011年论文获得美国ASCE 管道最佳论文奖以及省市政府与国内外学术会议论文奖8次。

参考资料

“名师名家讲坛”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胡少伟教授学术报告会.可锐考研网.2021-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