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怀公(前499年—前425年)是战国时期秦国国君 。是秦厉共公赢刺之子、秦躁公赢欣之弟,秦灵公赢肃之祖父。

战国时期封建制的改革在郑、魏、齐、鲁等国已经展开,而秦国仍是大庶长执政。秦国的固守旧制,引起内部新兴势力的不满。秦躁公去世后,大庶长从晋迎其弟怀公继位(前428年)。怀公长期生活于晋国,体察了改革给国家带来的好处,力主改革,引起旧贵族不满。四年(前425年)大庶长晁与大臣合谋,围攻怀公,使其被迫自杀。大庶长等企图以此来警告要求改革的人们。怀公葬栎氏。其子昭子早逝,立其孙灵公。

秦怀公在位仅四年,大权旁落,并无实在的政绩可述。

人物生平

秦躁公十四年(公元前429年),秦躁公去世,秦国国内重臣拥立在晋国的秦厉共公之子、秦躁公之弟秦怀公回国继位。同年,秦怀公之子秦简公出生。

秦怀公四年(公元前425年),庶长鼌联合大臣围攻秦怀公,怀公自杀,葬于栎圉氏。由于太子秦昭子早死,大臣们迎立秦昭子之子、秦怀公之孙秦灵公继位。

轶事典故

怀公自杀

怀公四年,庶长晁与大臣围怀公,怀公自杀。怀公太子曰昭子,早死,大臣乃立太子昭子之子,是为灵公。

来历

其父秦厉共公

秦悼公十五年(公元前477年),秦悼公去世,其子秦厉共公继位。厉共公又称剌龚公,谥法上记载:“杀戮无辜曰厉”,“不思忘爱曰剌”、“愎遂过曰剌”。这暗示了秦厉共公是一个作风残暴之君。至于“共”则和“龚”是通假字,谥法上说“既过能改曰共”,意思是,此君还不算太坏,后来又有所悔改。

秦厉共公的谥号其实还暗示了一个情况,就是君臣不睦。在春秋战国时期,君臣不睦通常导致两种情况:

一、臣弑君;

二、君诛臣。

秦厉共公,在位整整三十四年。在位期间,国力强大,蜀、楚、西戎义渠都曾朝贡献礼。前476年派兵攻魏城。秦厉共公十年(周贞定王二年,前467年),天空出现哈雷彗星,明亮易见。前461年沿黄河修筑防御沟,以兵2万伐西戎大荔县(今陕西大荔朝邑一带)。

秦厉共公三十四年(公元前443年),秦国发生日食,天色昏暗,繁星满天,厉共公就在这一年去世。《史记》说:“日食,厉嬴貑卒”。厉共公去世后葬于入里。

其兄秦躁公

秦厉共公有两个儿子相继成为国君,他们是秦躁公和秦怀公。

秦躁公,《谥法解》说:“好变动民曰躁”。秦躁公继位于公元前443年,住在受寝。秦躁公十三年(前430年),西戎[戎姓]民族义渠向秦发起大规模的进攻,直至渭河蒿[hāo]域,被秦军击退。

秦怀公即位

秦躁公是否有子,史籍无记载;即使有,也和君位挨不上了,因为大臣们把他弟弟从晋国弄回来继承了君位,是为秦怀公。

这位“晋归”国君很不幸,在位四年,无实权,无政绩,最后于公元前425年被庶长鼂率领众臣包围,被迫自杀,死后葬于栎圉氏。

史籍记载

史记·秦本纪

参考资料

秦雍城沿革与历史地位研究.sxlib.org.cn.2024-01-24

秦灵公嬴肃:战国时期秦国第二十任君主,他有哪些成就?.中华网.2024-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