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野伏
钓野伏是日本战国时期岛津家所采用的一种著名战术,通常在兵力处于劣势的情况下使用。这种战术的核心是在战斗中设置伏兵,通过诱使敌人进入预先布置好的包围圈,随后配合后方主力对敌人实施攻击,从而达到歼灭敌人的目的。
策略特点
钓野伏是一种被称为“伏兵口袋阵”的古代战术。在实战中,岛津家常常利用此战术来应对数量占优的对手。自岛津忠良(日新斋)在大永七年(1527年)的伊作征伐起,岛津家在多次重大战役中均采用了这一策略,包括木崎原合战、耳川之战、冲田畷合战、户次川合战等。钓野伏的具体操作方法是,先由前锋部队吸引敌军深入,接着两侧的伏兵使用火枪进行射击,最终配合后方的主力完成对敌军的包围和歼灭。然而,作为诱饵的部队不仅要具备灵活性,还需要保持足够的战斗力,以便在必要时进行反击。同时,他们也需要时刻准备好面对可能的牺牲。
实际运用
钓野伏的实施并非易事,因为要让敌军乖乖地跟随诱饵进入伏击圈本身就是一项挑战。在耳川之战中,担任诱饵任务的北乡久盛、本田亲治两队就展现了极高的勇气和决心,尽管最终全军覆没,但他们成功吸引了敌军的注意力。此外,作为伏兵的一方,需要掌握出击的时间节点,并与其他伏兵单位密切合作。岛津四兄弟之间的紧密关系以及家臣团的高度团结,使得这种协同作战变得相对简单。
典型案例
以耳川之战为例,可以更清楚地了解钓野伏的实际运作过程。在十一月十日晚上,岛津军开始了他们的行动。诱饵部队共三百人,两翼伏兵大约三千人,总指挥官岛津义弘则位于后方。第二天中午,诱饵部队突袭了一支正在转移的大友军,并迅速击败了前来支援的数百名士兵。当田原亲贤察觉局势不利时,他派遣大将田北镇周率领军队反击。诱饵部队随后撤退,直到接近岛津义弘的位置。这时,岛津义弘判断时机已经成熟,下令两翼的火枪手集中火力射击,扰乱了大友军的阵形。紧接着,岛津的武士们扔掉长矛,拔出刀剑,冲入战场。大友军陷入混乱,很快就被分割包围,遭到逐个消灭。在此期间,驻守高城的岛津家久、山田有信也打开城门加入战斗,形成了前后夹击的局面。大友军的本阵很快就土崩瓦解。在这场战斗中,大友军损失惨重,数千人死亡,受伤者更是无数。岛津家借此机会完全吞并了日向国,并为进一步扩张奠定了基础。这场胜利也让大友宗麟的光芒逐渐褪去。
参考资料
日本战国时代曾屡试不爽的岛津战法之钓野伏.网易.2024-08-30
岛津“钓野伏”:将一种战术用到出神入化,岛津家是怎么做到的?.百家号.2024-08-30
日本战国时代曾屡试不爽的岛津战法之“钓野伏”.百家号.2024-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