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网镇,中山市辖镇。在市境东北部,鸡鸦水道大南海段东北岸。面积25平方公里,人口2.21万。辖1个居民委员会,8个村民委员会,18个自然村。
2000年5月,撤销浪网镇,并入民众镇。
乡镇简介
16世纪中叶已冲积成沙洲,称浪网沙,为东海十六沙之一,明中叶时已有人筑围垦耕,以后面积逐渐扩大,约于清光绪初年(1875~1886)始有人定居。明、清时均属黄旗都。清宣统二年(1910年)属九区(1930年九区改称东海区,次年复称九区)。1950年属十区,称浪网乡。1953年并入民众,1958年并入张家边公社;1959年复分,仍属民众公社。1974年分出,称浪网公社。1983年称区。1986年12月改称镇。地势从北向南倾斜,属高沙田区。耕地3.68万亩;主产稻谷、甘蔗、花生和塘鱼。1949~1986年建有围堤8.8公里(其中石堤4.5公里),水闸12座,电动排灌站19座,装机容量573千瓦。1986年镇办工业产值3104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59.35%。有中学2所、小学15所,普及了小学教育。有卫生院(站)18间。90%的居民已饮用自来水。
镇区浪网,在石岐街道东北14.2公里处。面积3平方公里,人口4553(其中非农业人口3443)。16世纪中叶是片滩涂地,流动渔民常在该处晾晒鱼网,俗称晾网;因方言“晾”与,’浪”谐音,故称浪网沙。约于1886年有人定居,1910年形成集市。因圩内有一家万安客栈,初名万安圩;1949年以沙洲名改称浪网圩。1987年7月被省政府定为珠江三角洲经济开放区重点工业卫星镇。有工商企业215家。其中镇办有制衣、织布、手套、印染、铁木、塑料等厂16家。主要产品有成衣、毛织品、手套、针织品等。其中“三来一补”企业9家(另外村办的还有7家),主要产品有手套、皮手套、成衣等。驻有银行、财政、税务、工商、邮电和派出所等机构。聚落在浪网涌东南与西北两岸呈块、线状混合分布;建筑多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楼房。有2700平方米的贸易市场,每天上午为集市时间岐三公路贯穿该镇;镇内河涌交错,多数可通往鸡鸦水道和横门水道,广州市一石岐班轮在海口村设有客货驳渡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