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幽燕金秋图

幽燕金秋图

《幽燕金秋图》创作于1994年,是由侯德昌担任主创画家,与他的学生窦宪敏、耿安辉共同创作完成的水墨山水画。现收藏于人民大会堂

《幽燕金秋图》整体长16米,宽3米,也是迄今为止人民大会堂内最大的一幅国画作品。《幽燕金秋图》描绘的是由北戴河老龙头到居庸关一带的秋景,并以毛泽东主席《浪淘沙·北戴河》词句“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作为题款。

《幽燕金秋图》于1994年被悬挂在人民大会堂东大厅。《幽燕金秋图》常出现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也是中国中央电视台出镜率最高的一幅山水画作品。《幽燕金秋图》是中国美术史上的一件标志性作品。赵金光评《幽燕金秋图》是艺术家的春秋之笔,是艺术家的乐观的憧憬。

创作背景

在1994年,中央决定对人民大会堂进行大修。人民大会堂东大厅是中国举办重大外事活动和重要会议的场所,悬挂于此的作品,应当体现中华民族精神,展现阳刚之气、雄强之气、磅礴之气,表现祖国之情、民族之情、时代之情。原先设计的是一幅大型油画,未获通过。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动向现代美术大师张仃先生征求意见,张仃先生当即推荐了以画风雄强著称的侯德昌主笔创作巨幅国画。在与张仃先生和有关人员沟通后,侯德昌决定以北国长城入画。随后,侯德昌招来了学生窦宪敏、耿安辉到京协助创作。侯德昌带着两位学生奔赴延庆八达岭、黄崖关等地,一面收集素材,一面酝酿画稿。一个星期后的初稿,主要描绘了从老龙头到居庸关这段长城的恢宏气势和雄浑风姿。原稿题名《江山揽胜》,初审时,面对如此壮美雄强的画面,张仃先生提议画名改为《幽燕金秋图》。

幽燕,指空间地域,既是历史悠久的幽燕故地,也是繁华祥和的首都北京;金秋,指时节时令,既是硕果累累的丰收季节,也是改革开放初见成效的象征。张仃先生又提议,把毛泽东主席《浪淘沙·北戴河》词句“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作为题款。这一提议,起到了画龙点睛作用,并成就了这一作品。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前夕,北京人民大会堂东大厅的墙上挂上了《幽燕金秋图》。

作品内容

《幽燕金秋图》大致描绘了由北戴河区老龙头到居庸关一带的秋景。画面气势磅礴,山石奇绝跌宕,松柏巍然林立,壮阔的空间,仿佛出现了日月经天、江河行地的物之大象,透出中华民族盈于天地间的浩气,表现了雄强博大的民族魂,激越亢奋的时代情,以及中华民族追风逐日的奋进情怀。此外,《幽燕金秋图》还以毛泽东主席《浪淘沙·北戴河》词句“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作为题款。

作品赏析

构图

《幽燕金秋图》描绘的是由北戴河老龙头到居庸关一带的秋景。作者抓住气势宏大雄强这一基调,创作时重视意境的营造和整体氛围的渲染。画家以书法之法入画,运笔如刀,跌宕起伏。传统的马牙皴法,富于变化的山石结构,明暗虚实的细微处理;或骨法用笔,水晕墨彰;或阔笔泼墨,黑色交融。这一苦心的置陈布势,使中景尤其动人。 《幽燕金秋图》的远景,是逶迤的群山,峰巅连绵,推向长空。这是雄强之势的延伸,亢奋之情的继续。磅礴万物,挥斥八极,上逼云霄,将自然山水、宇宙天地融为一体的远景,展示了“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的气魄。整幅作品采用暖色调,表现出浓浓的秋意,也道出了丰收和喜庆。

视角

作者在《幽燕金秋图》中,选了仰视的视角,但不是站在山的近处往上望,那样陡峭有余,而视野太窄,不可能看到山的博大雄壮之处。老龙头处的海面上,烟波浩渺,一碧万顷,海波翻滚,雾气弥漫,巨浪选起,水浪拍击礁石,激起层层水花,如沉雷滚滚,轰鸣呼啸,形势极为雄伟壮阔。从正面看,近处,山峦兀立,长城城墙像一头雄狮,蹲卧在山峦上。那烽火台,似雄狮傲然翘首。苍松的沉浑,红花的灿烂,加重了近景的饱满淳厚。近景前推,是大整,整中烟云氙氲,幽邃渊深。在表现磅礴雄奇、气势嵯峨天皇的山川方面侯德昌先生是一位高手。在《幽燕金秋图》的中景即主体结构的处理上,取得了成功。

技法

在技法上,作者是以苦心来处理的。以运笔如刀的书法功力跌宕用笔,传统的马牙皴法,富于变化的山石结构,明暗虚实的细微处理;或骨法用笔,水晕墨彰,或阔笔泼墨,黑色交融,使中景尤其动人。大山堂堂,壁立千仞,气势雄壮之象跃然纸上。兀自巍然屹立的山峰,透出伟岸的人格和刚劲的风骨,透出中华民族盈于天地问的浩群峰激荡,山峦奔涌,人们感知到风的呼唤,山的奏鸣,海的吼叫,气的升腾,火的燃烧。作品以亢奋激越的艺术主调,表现了中华民族追风逐日的奋进情怀。

规格尺寸

《幽燕金秋图》长16米,宽3米,是迄今人民大会堂内最大的一幅国画作品,被誉为是一件史诗性的作品。

作品影响

二十年来,《幽燕金秋图》常常出现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是中国中央电视台出镜率最高的一幅山水画作品。

《幽燕金秋图》见证了二十年来共和国重大国事活动、国家领导人运筹帷幄和祖国大地的沧桑巨变,具有了特殊的政治意义和历史价值,是中国美术史上的一件标志性作品。

《幽燕金秋图》获得了巨大成功,人民大会堂又多次邀请侯德昌作画,迄今已有6幅作品挂在其中。除《幽燕金秋图》、《松涛深处听泉声》外,还有挂在常委厅的山水画《松瀑图》、东大厅的巨幅隶书《到韶山》、澳门厅的书法《九九归字图》和山水画《黄山卧龙松》。

作者简介

侯德昌于1934年1月30日生于河南省辉县市孟庄,早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并任教,现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除了《幽燕金秋图》,还先后为北京人民大会堂创作巨作《黄山卧龙松》《松涛深处听泉声》(与学生耿安辉合作)《松瀑图》、隶书《到韶山》、草篆《九九归字图》。

窦宪敏于1954年出生于河南辉县,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1991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进修深造。中国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代表作有百米长卷《红旗渠全貌图》《太行丰碑》《青藏铁路全貌图》《太行秾秀》等。

耿安辉于1960年出生于辉县市。中央文史馆书画院研究员,国防大学书画院副院长,《中华书画家杂志》原副主编,中央文史馆书画院理论部主任。

作品评价

《幽燕金秋图》的中景是艺术家的春秋之笔,是描写今天,是现实;远景是写明天,是未来,是艺术家的乐观的憧憬。——(艺术评论家赵金光评)

气势恢宏的《幽燕金秋图》展现在众人眼前,那壮阔的山水画中,峰峦叠嶂,云雾缭绕,长城蜿蜒盘旋于崇山峻岭之间,仿佛一条巨龙在天地间舞动。画中的每一笔每一墨都饱含着深情,表达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与赞美,传递着深沉而厚重的家国情怀。——(昌平区融媒体中心官方账号评)

《幽燕金秋图》充满的雄强磅礴之气、传递了奔涌的祖国之情、民族之情,代表了我们这个时代奋发有为、不屈不挠的时代精神。——(侯德昌评)

参考资料

侯德昌作品《幽燕金秋图》手卷即将发行.微信公众号.2025-02-13

太行山走出的书画大家侯德昌.搜狐.2025-02-21

原来人民大会堂77年挂这56幅字画有这么多讲究!.微信公众号.2025-02-13

【涨知识】常委亮相时身后的这幅巨幅国画,你识得吗?.微信公众平台.2025-02-13

此画再见证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亮相 你应了解.新浪网.2025-02-13

河南太行画派研究院在新乡成立 大画家窦宪敏领军.今日头条.2025-02-13

太行风骨.人民网.2025-02-13

河南省委党校(行政学院)举办《红旗渠全貌图》百米长卷画展.中共中央党校 国家行政学院.2025-02-13

山水.中央书画艺术研究院.2025-02-13

本周五六,邀您共赴居庸关光影之旅!.今日头条.2025-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