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是每年由党中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隆重召开的高规格大会。于2001年2月19日首次召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颁布5个奖项,包括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大会每年奖励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和优秀科技人才,展示了中国科技创新领域的最新成就,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乃至全民族锐意进取、勇于创新,为中国科技事业和现代化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历史沿革

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对国家科技奖励制度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改革,发布了《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后于2003年修订),国务院设立国家科学技术奖,包括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条例规定,国务院科学技术行政部门负责国家科学技术奖评审的组织工作,国家设立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负责国家科学技术奖的评审工作;社会力量设立面向社会的科学技术奖,应当在科学技术行政部门办理登记手续,在奖励活动中不得收取任何费用。

2001年2月19日,中共中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在北京举行首届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中国科学院系统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吴文俊(左)和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右),由于在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及产业化方面做出的卓越贡献,获得2000年度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并分别获得500万元奖金。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五大科技奖同时揭晓颁奖,共有2612位获奖者。

2003年,科技部又发布实施了《关于受理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推荐国家科学技术奖的规定》。至此,一个相对完整、层次鲜明、管理规范、导向明确的国家科技奖励体系基本成形,中国科技奖励基本形成了一个“国家科技奖‘少而精’、省部级奖和社会力量设奖健康有序发展”的新局面。2017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科技奖励制度改革的方案》,中国科技奖励制度改革进入新阶段。方案规定,三大奖总数不超过300项;实行提名制,三大奖实行按等级标准提名、独立评审表决的机制。一等奖评审落选项目不再降格参评二等奖等。

2020年10月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731号第三次修订《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并从当年12月1日起施行。修订后的《条例》将推荐制改为提名制,明确不受理自荐。《条例》修订后的首次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三大奖授奖率下降到14.9%,进步奖特等奖、一等奖比前一年减少了20%。修订后的《条例》,将三大奖的奖励对象由“公民”改为了“个人”,旨在奖励长期在华工作的外籍人士。2020年度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三大奖全部向外籍人士开放,最终有5个获奖项目由外籍专家主持或参与完成。

2021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的指导意见》,提出改革完善科技成果奖励体系。这份文件指出:要坚持公正性、荣誉性,重在奖励真正作出创造性贡献的科学家和一线科技人员,控制奖励数量,提升奖励质量。调整国家科技奖评奖周期。完善奖励提名制,规范提名制度、机制、流程,坚决排除人情、关系、利益等小圈子干扰,减轻科研人员负担。强化国家科技奖励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紧密结合,加大对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成果的奖励力度。

2024年5月,《国务院关于修改〈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的决定》公布,修改内容包括:“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重大事项,应当按照有关规定报党中央。”

奖项介绍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一共颁布五个奖项: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授予下列中国公民:(一)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有卓越建树的;(二)在科学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和高技术产业化中,创造巨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环境效益或者对维护国家安全做出巨大贡献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不分等级,每次授予人数不超过2名。

国家自然科学奖分为一等奖、二等奖2个等级;对做出特别重大科学发现或者技术发明的公民,对完成具有特别重大意义的科学技术工程、计划、项目等做出突出贡献的公民、组织,可以授予特等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每年奖励项目总数不超过400项。国家自然科学奖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颁发证书和奖金。国家自然科学奖的奖金数额由国务院科学技术行政部门会同财政部门规定。

国家技术发明奖授予运用科学技术知识做出产品、工艺、材料及其系统等重大技术发明的中国公民。授奖范围不包括仅依赖个人经验和技能、技巧又不可重复实现的技术。分为一等奖、二等奖2个等级。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授予在技术研究、技术开发、技术创新、推广应用先进科学技术成果、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以及完成重大科学技术工程、计划项目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公民和组织。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单项授奖人数不超过15人,授奖单位不超过10个;二等奖单项授奖人数不超过10人,授奖单位不超过7个;特等奖单项授奖人数不超过50人,授奖单位不超过30个。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授予在双边或者多边国际科技合作中对中国科学技术事业做出重要贡献的外国科学家、工程技术人员、科技管理人员和科学技术研究、开发、管理等组织,是中国设立的五大科技奖项中唯一一项授予外国人或者外国组织的奖项。该奖每年评审一次,不分等级,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颁发证书,不发奖金。每年授奖数额不超过10个。

评选流程

关于国家科技奖励的评审授奖流程,在实践中不断革新完善,形成了科学规范的工作流程:从提名(提名单位或有资格的专家)→形式审查受理(国家科技奖励工作办公室)→初评(通用项目从4万多名评审专家中随机遴选专家网络评审、评审组会议初评)→评审(各评审委员会)→审定(奖励委员会)→审核(科技部)→审批(国务院)→颁奖(党中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召开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国家科技奖励相关奖项的评奖授奖均遵循上述流程。值得一提的是,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还需报请国家主席签署。

历届奖项

2023年度

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共评选出250个项目和12名科技专家。其中,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人;国家自然科学奖49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48项;国家技术发明奖62项,其中一等奖8项、二等奖54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39项,其中特等奖3项、一等奖16项、二等奖120项;授予10名外国专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2020年度

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授予“纳米限域催化”等2项成果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授予“面心立方材料弹塑性力学行为及原子层次机理研究”等44项成果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授予“超高清视频多态基元编解码关键技术”等3项成果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授予“良种牛羊卵子高效利用快繁关键技术”等58项成果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授予“嫦娥四号工程”等2项成果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授予“400万吨/年煤间接液化成套技术创新开发及产业化”等18项成果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授予“厘米级型谱化移动测量装备关键技术及规模化工程应用”等137项成果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授予苏·欧瑞莉教授等8名外国专家和国际热带农业中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2019年度

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授予“高效手性螺环催化剂的发现”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授予“电化学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学研究”等45项成果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授予“复杂机场高精度飞行校验技术及装备”等3项成果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授予“农产品中典型化学污染物精准识别与检测关键技术”等62项成果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授予“海上大型绞吸疏浚装备的自主研发与产业化”等3项成果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授予“高品质特殊钢绿色高效电渣重熔关键技术的开发和应用”等22项成果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授予“优质早熟抗寒抗赤霉病小麦新品种西农979的选育与应用”等160项成果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授予马丁·波利亚科夫教授等10名外国专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奖项影响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作为每年由党中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隆重召开的第一次高规格大会,在开年之初起到了振奋人心、鼓舞士气、褒奖先进、树立标杆的作用,既是对丰收硕果的检阅,也是对未来旗帜的高扬。党和国家领导人每年出席奖励大会,亲切接见获奖代表,国家主席亲自为最高奖获得者及其他获奖者颁奖,集中体现了党和国家对科技创新的高度重视和对广大科技工作者的亲切关怀,是科技界翘首以盼的一项盛会。

大会每年隆重奖励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和优秀科技人才,展示了中国科技创新领域的最新成就,大力弘扬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营造出崇尚科学、尊重人才、褒扬先进的氛围,激励着广大科技工作者乃至全民族锐意进取、勇于创新,创造出无愧于时代的业绩,为中国科技事业和现代化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参考资料

全国科技大会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两院院士大会在京召开 习近平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等颁奖并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网.2024-06-27

关于国家科技奖,这些冷知识你都知道吗?.微信公众平台.2024-06-27

时政新闻眼丨这场最高规格的科技奖励大会,折射了哪些新变化?.七一网.2024-06-27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中国大百科全书.2024-06-27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制度发展与改革.中国政府网.2024-06-27

23年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首次颁发,来回顾这些“全民偶像”.腾讯网.2024-02-22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中国政府网.2024-02-22

国家科技奖时隔2年多再颁发,获奖难度为何大幅提升?.腾讯网.2024-06-27

国家科技奖励.国家科学技术奖励.2024-06-27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中国政府网.2024-02-22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中国政府网.2024-01-18

详解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中国大百科全书.2024-06-27

国家技术发明奖.中国大百科全书.2024-06-27

关于修改《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实施细则》的决定.中国政府网.2023-11-2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简介.中国科学院.2018-11-0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正式设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网.2016-07-23

国务院关于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2024-06-27

国务院关于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2024-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