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学概论》讲述食学是一门新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人与食物的关系,研究的目的是人的健康和地球的健康。作者首次提出食业、食权、食病、食灾、食秩序、食效率等理念,首次提出“六态九直”的科学摄食方式。食学将改变人类食行为,提高人类的健康长寿水平。
内容简介
《食学概论》指出食学是研究人类进食规律的学问,是探索和研究人体与食物之间关系的科学。人类在这个世界上生存和繁衍的历史,就是与各种形态的食物和谐相处的历史,就是人类用智慧和技能不断改造食材的历史,也是人类借助饮食来满足自己、抚慰自己、愉悦自己的历史。
图书目录
序一
序二
前言
第一章 总论
食学是研究人与食物关系的学科,目的是人类和地球生态的健康,核心
结构是食生产、食利用、食文化,特点是普遍性、通俗性、践行性。食学将
对教育体系、图书分类体系、行政体系产生深远影响。
第一节 食学的创建
第二节 食学的特点
第三节 食学的体系
第四节 食学创建的影响
第二章 食源
大自然虽然为人类提供了大量、多样的食物来源,但人类的食源是有限
的,无限度的索取会给人类带来灾难。与此同时,全球食源利用不平衡问
题日益严重,环境、食物、人类三者之间矛盾日益突出。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生态环境
第三节 食物链
第四节 食物
第五节 食物素
第三章 食业
食业是人类最大的行业,占世界经济总量50%以上。食生产效率和食物品
质的矛盾,至今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食业效率和社会效率的矛盾被食业
的割裂化所掩盖,食业部的设置是各国行政管理改革的新趋势。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捕获业
第三节 种植业
第四节 养殖业
第五节 食工业
第六节 食商业
第七节 外食业
第八节 食器业
第四章 食品
丰富多彩的食品,在满足人类生理需求的同时,给人们带来许多享受,但
过度追求五官感受的倾向,远离食物的原生性,偏离食品的基本属性,甚
至威胁到人类健康,食品的选择与加工不能违背健康这一根本需要。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天然食品
第三节 工业食品
第四节 烹产品
第五章 摄食
摄食是一件非常平常之事,每个人都离不开,但如何科学摄食,—直没有
一套理论体系指导。人生百态天天变,食时一态求九宜,如果能够遵循
“六态九宜”的原则,那么我们的健康寿命将会有很大的提高。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数量适宜
第三节 种类适宜
第四节 频率适宜
第五节 温度适宜
第六节 速度适宜
第七节 顺序适宜
第八节 时节 适宜
第九节 品质适宜
第十节 心情适宜
第十一节 寿食者
第六章 食化
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是维持生命活动和保持健康状态的根本保证。
食化本质是机体吸取营养和能量转换。对食化过程的再认知,特别是对
食废监测作用的认识,有利于摄食行为更加科学合理。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食欲
第三节 食器官
第四节 食转化
第五节 食废
第六节 东方食化观
第七章 食病
决定人类健康寿命的不仅是医,更重要的是食,因食而生的四大食病,一
直在威胁着人类健康,在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过食病,已经成
为人们健康的头号杀手,50%以上死亡病例与过食病有关。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饥食病
第三节 偏食病
第四节 过食病
第五节 污食病-
第八章 食相
食文化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食相是食文化的表现形式。
食相具有两面性,正面的是食礼节,负面的是食丑相。在当代社会中,
食丑相的危害已不能容忍,如何趋利除弊,需要深入研究。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进食观
第三节 食俗
第四节 食丑相
第五节 食文录
第九章 食审美
现代的美学理论尚未把食行为纳入,绘画雕塑是视觉的审美,音乐歌曲
是听觉的审美,食行为调动五种感官,所以食是五觉审美,即逝性、非数
字性、普遍性、全感性、双元性是食审美的五大特点。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五觉审美
第三节 审美过程
第四节 审美特点
第五节 中国古代的食审美
第六节 美食家
第十章 食灾
食灾因人类食行为而产生,主要表现为三种类型,即环境灾害、生态灾
害、潜在灾害。食灾具有很强的隐蔽性,不易被人们察觉,食灾大面积
爆发之日,将是人类危亡之时。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环境灾害
第三节 生态灾害
第四节 潜在灾害
第十一章 食秩序
食秩序是人类文明的体现,食学的创建,将大幅度推动人类食秩序的
建设进程。主张三大食权,即人类食权、人群食权、个体食权,这是建
设、完善食秩序的核心基础。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食权
第三节 食德
第四节 食法律
第五节 食育
附 录
专业词汇
参考书目
后 记
参考资料
食学概论.当当.2018-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