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想的瘟疫》是2006年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齐泽克。
图书信息
作 者:(斯洛文尼亚)齐泽克 著,胡雨谭,叶肖 译
出 版 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4-1
版 次:1
页 数:300
字 数:220000
印刷时间:2006-4-1
纸 张:胶版纸
印 次:1
I S B N:9787214041104
包 装:平装
内容简介
齐泽克提出,当前的时代正遭受着一场幻想的瘟疫。我们的生活的日益抽象化——从数码化到市场关系均如此——和我们周围的伪具体形象的泛滥之间,冲突正逐级增强。传统批评倾向于在抽象概念和具体社会现实之间建立联系,而齐泽克的看法却是,今天,正确的程序乃是从伪具体的形象中推导出抽象。他在书中举出遍及方方面面的例子,从各国对洗手间的不同设计到网络性爱,从波黑战争到罗伯特·舒曼的音乐,从中探完幻想和意识形态的关系、意识形态既促成快感又保证后者不至于过量的手段、拜物概念和幻想的引诱之间的联系,以及数码化和赛博空间对主体性地位的影响。在这些讨论中,齐泽克充分展现了他雄辩、博学、幽默又精辟的大师风范。
本书从雅各·拉冈的视角,系统地分析“幻想的瘟疫”这一假设。第一章(《幻想的七具假面》)讨论了心理分析中的幻想概念的轮廓,还特别考虑了意识形态对某些幻想背景的依赖。第二章(《爱你的邻居?不,谢谢!》)讨论的是幻想和快感之间的模糊关系:幻想驱动和构筑快感,同时又像面保护盾一样防止快感过量。第三章(《拜物及其兴衰》)集中讨论了作为幻想诱惑的范例的拜物概念(从它的宗教起源到它的后现代剧变)的僵局。最后一章(《赛博空间,或者存在难以忍受的禁》)直接触及了作为“幻想的瘟疫”的最新版本的赛博空间话题,并试图探讨持续不断的数码化会如何影响主体性的地位。四个章节之后附加三篇附录,分析了作为“幻想的瘟疫”的内在实质的真实界的难以呈现性的三个例子:在电影中试图表现性行为时的失败(《从崇高到荒谬:电影中的性场面》);音乐旋律线的逐渐消失表现出的主体性(《罗伯特·舒曼:浪漫的反人文主义者》);以及现代(伊曼努尔·康德)伦理中对道德法则的排斥(《无意识的法则:论一种超越善的伦理》
图书目录
介绍
第一章 幻想的七具假面
真相就在那里
1:幻想的先验图示
2:主体间性
3:冲突在叙述中闭合
4:堕落之后
5:不可能的凝视
6:内在违越
7:空洞的姿态
冲动之“永远回归到相同”
知识、欲望和冲动
欲望中的真理,幻想中的知识
第二章 爱你的邻居?不,谢谢!
傻瓜和无赖
为什么快感是非历史的
邪恶中的平庸?
种族清洗之诗
去美化的邻居
邻居的丑恶声音
青蛙和一瓶啤酒
意识形态失真
作为否定量的物体
第三章 拜物及其兴衰
移动的雕像,冻结的躯体
过于关注!
阐释的暴力
从宗教到商品的宇宙
拜物的幽灵化
结构和人道主义之间的拜物
应当有信仰的主体
原初的替换
互消性
应当享受的主体
性差异
“客观的主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