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林光华

林光华

林光华,女,中国人民大学讲师。研究领域:道家哲学、魏晋玄学。

人物经历

1997年至2001年就读于江苏师范大学中文系,获学士

2001年至2004年就读于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攻读中国古典文学硕士,获文学硕士学位。

2004年至2007年就读于首都师范大学比较文学系,攻读比较诗学博士,获文学博士学位。

2007年至2010年就读于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攻读中国哲学博士,获哲学博士学位。

2005、2006年暑期参加台湾辅仁大学西洋古典学中世纪文化学程。

2009年8月赴德国游学。

2010年9月,到中国人民大学任教。

研究方向

道家哲学、魏晋玄学。

开设课程

本科生:1,《老子解读》;2. 《庄子研读》;3. 《道家思想研究》;4. 《魏晋玄学研究

研究生:《道家思想专题研究》

荣誉奖项

2013年,获中国人民大学第七届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二等奖、最佳演示奖。

2015年,获中国人民大学教学标兵称号。

2015年,获中国人民大学优秀班主任称号。

社会兼职

2012 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政治哲学研究中心研究员

2016 华夏老子学研究联合会理事

主要贡献

论文

1.《中国文化视域下的还原理论——试析老、庄的“还原”理想与“意象”内涵》,《天津社会科学》,2005年第4期。

2.《论先秦哲学中的“言意之辨”及其本体论视野》,《人文杂志》,2006年第3期。

3.《比较视域下的意象论及诗歌特征论》,《东方丛刊》,2009年第1辑。

4.《恒久与变动:论老子之道的特性及其诠释》,《中国哲学与文化》2009年第5辑,页299-316。

5.《:从“道”到“无”的过渡》,《哲学研究》2010年第2期,页109-117。

6.《论牟宗三对老子之道的诠释》,《哲学与文化》2010年第5期,页129-146。

7.《孟子的“劳而不怨”是愚孝吗?——兼与孔子“以直报怨”比较》,《孔子研究》,2010年第5期。

8.《论的时间结构与爱欲主题——从现象学的进路看》,《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4期。

9.《第四十二章解读及方法论初探》,《中国哲学史》,2012年第1期。

10.《论王弼之“无”的五层含义及本体论诠释之局限》,《国学学刊》,2012年第1期。

11.《第四十二章解读及方法论初探》,《中国哲学史》2012年第1期,页38-47。

12.《庄子真的反对儒家仁义吗?——兼驳李磎》,《人文杂志》2012年第5期,页24-32。

13.《论张祥龙对老子之道的诠释》,《哲学与文化》2013年第8期,页159-180。

14.《从老子之“道”的当代诠释看“新子学”之“新”》,《诸子学刊》2013年第九辑,页285-299。

15.《由道而理:从\u003c解老\u003e看韩非子与老子之异同》,《人文杂志》2014年第4期,页1-8。

16.《非对象化的运思:\u003c文心雕龙·神思\u003e篇之哲学解读》,《文贝: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上海市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年6月第1辑,页1-17。

17. 《道在物中:再论\u003c老子\u003e的道物关系》,《杭州师范大学学报》2015年5月第2期,页30-37。

18.《由道而大:庄子对老子之道的创造性回应》,《诸子学刊》2015年6月第12期,页259-270。

19.《非对象化之道:再读\u003c老子\u003e第一章》,《哲学研究》,2015年6月第6期,页44-52。

20.译作:《文学:作为一种艺术》(DouweFokkema著),《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2005第2辑。

21.译作:《超验的政治:柏拉图理想主义自以为是的被动性》(ClaesG.Ryn著),《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2005年第2辑。

22.译作:《倾听注者,了解圣人——注释传统之省思》(BernhardFuehrer著),《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0年第6期。

著作

1. 《老子之道及其当代诠释》,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

2. 《魏晋玄学“言意之辨”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

教材

1. 《老子解读》(与黄朴民教授合撰),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

2. 《庄子解读》(与陈鼓应教授合撰),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

科研项目

1.“从老子之道的当代诠释看中国哲学的研究方法”,项目号10XNF098,中国人民大学新教师启动金项目,主持,独立完成,2011年2月结项。

2. “经学与中国古代文学观念的演变”,项目号01BZW027,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参与人之一,撰写“魏晋南北朝”部分,2011年11月结项。

3. “老子之道及其当代诠释”,项目号14FZX003,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主持,独立完成,2015年5月结项。

4. “‘黄’、‘老’关系研究”,项目号15XNL034,中国人民大学重大项目,参与人之一,2016年6月本人负责部分完成。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