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尊重教育新理念

尊重教育新理念

《尊重教育新理念》内容简介:尊重教育,指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给予信任和尊重,以树立其自尊、自爱、自信心态,进而促进其健康成长的一种主体教育方法。尊重教育的核心就是尊重教育教学规律,特别是尊重学生的身心特点、人格和权利、兴趣和个性,既尊重有特殊天赋的学生,又尊重学习不良的学生,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他们富有生活的勇气、向上的热情、创造的激情和社会责任感。尊重教育的本质是提供适合学生发展需要的教育。尊重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模式是时代的产物。作为一种教育思想,从两千年前的孔子到近代陶行知陈鹤琴,从社会学家让-雅克·卢梭到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再到教育家瓦·苏霍姆林斯基,他们的论著中都有涉及。1989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将“尊重儿童”作为四大原则中的一项5《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四条规定:要“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从全球教育的大背景分析,与西方比较,我国教育最缺乏的是对人性的尊重。尊重教育是顺应世界教育和国内教育改革的总趋势而涌现的富有活力的、具有创新意识的教育新理念,对深化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国内对尊重教育的研究尚不系统,对尊重教育的实践也还处在自发状态。

作者简介

陈钱林,1966年10月生,浙江温州人。先后被评为浙扛省优秀教育工作者、瑞安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系温州市德育讲师团成员,现任浙江省瑞安市安阳实验小学校长。1995年开始研究尊重教育,2001年起在学校进行尊重教育实验并取得重要成果。先后在《人民教育》《中小学心理健康救育》《中国教师报》等报刊上发表有关尊重教育的文章十多篇,专著有《新理念作文》,主编和参编著作有《学校课程丛书》《中小学诚信教育读本》等。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尊重教育的背景

一、国内外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

二、尊重教育与素质教育

三、尊重教育与新课程改革

四、尊重教育研究的价值取向

第二章 尊重教育的基础

一、外国尊重教育思想

二、我国古代尊重教育思想

三、我国现代尊重教育思想

四、我国当代学者关于尊重教育的阐述

五、尊重教育的理论基础

六、我国尊重教育的政策法律基础

第三章 尊重教育的本质

一、尊重的概念

二、尊重教育的概念

三、尊重教育的特点

四、尊重教育新理念

第四章 尊重教育的目标

一、尊重教育目标之一:真

二、尊重教育目标之二:善

三、尊重教育目标之三:美

四、尊重教育目标之四:乐

第五章 尊重教育的原则

一、尊重学生心灵原则

二、尊重学生权利原则

三、尊重学生人格原则

四、尊重学生主体原则

五、尊重全体学生原则

第六章 尊重教育的内容

一、国内关于尊重教育内容的表述

二、尊重教育要素之一:尊重自己

三、尊重教育要素之二:尊重他人

四、尊重教育要素之三:尊重知识

五、尊重教育要素之四:尊重规则

六、尊重教育要素之五:尊重人格

七、尊重教育要素之六:尊重差异

第七章 尊重教育的方法

一、尊重教育基本方法之一:赏识

二、尊重教育基本方法之二:期望

三、尊重教育基本方法之三:引导

四、尊重教育的具体方法

第八章 尊重教育的学生评价

一、传统学生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二、尊重教育对学生评价的要求

附:瑞安市安阳实验小学的学生评价

第九章 尊重教育的学生德育

一、传统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二、尊重教育对德育的要求

三、班主任工作中的尊重教育

第十章 尊重教育的学科教学

一、课堂教学在实施尊重教育中的作用

二、尊重教育对课堂教学的要求

三、学科教学中的尊重教育

附:浙江省瑞安市安阳实验小学的课堂教学要求

第十一章 尊重教育的校园文化

一、传统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二、尊重教育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要求

附:瑞安市安阳实验小学的校园文化建设

文摘

第一章 尊重教育的背景

一、国内外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

当今世界,教育改革之风日盛,各国都对教育进行着深刻的反思,并且形成了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以张扬个性、尊重差异、学会生存、和谐发展为目标的改革大势。纵观教育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不难发现有着以下共同的趋向。

(一)国外教育发展的趋势

1.追求教育质量

教育的大众化是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共同特点,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教育的普及率不断提高。然而,由于各国在发展数量的时候,对教育的质量有所忽视,导致教育质量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西方国家社会各界把经济衰退、失业率上升和劳动力素质下降与教育质量问题联系起来,从而使教育质量成为人们关注的热门话题。在这种情况下,发达国家先后把教育工作的重点转变到提高教育质量上来,以便造就符合21世纪需要的科技、管理人才和劳动者。提高质量的措施主要体现在调整培养目标、改进课程设置、完善评估措施等方面。比如,日本临时教育审议会指出,面向21世纪的教育目标重点在于培养具有丰富创造力的人才;1988年法国成立了九个不同学科的教学内容改革委员会,根据21世纪的培养目标,就学科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向政府提议;德国注重增加基础学科的必修时数,同时为了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近年来又在中小学安排了大量跨学科课程;美国1991年发表的《美国2000年:教育战略》确定英语、数学、科学、地理、历史为核心课程,各州在增设必修课程、提高毕业标准等方面采取多种措施。

……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6gwu.com/id.php on line 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