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昆耀,南方中学教师。2008年曾被评为湖南省中小学特级教师。
简介
黄昆耀,男,南方中学教师。2008年曾被评为湖南省中小学特级教师。
经历
山沟沟里长大,最初的梦想是“跳出农门”。
黄老师是山沟沟里长大的。有一次和父亲一起夜行,走十多里的山路,一路上父亲和他交谈,质朴的语言、简单的道理却让他坚定了奋发向上的信念,“跳出农门”成为他最初的梦想。初中毕业后,儿时的伙伴选择了回家挣工分,只有他坚持了下来,成为了全队唯一一个高中生。录取通知书是先送到公社再由公社书记送到大队,由大队长亲自送到他家的,全家人甚至全队人都以他为荣,他内心无比喜悦,学得更加起劲。黄老师说:“我只不过多坚持了几年,想得更远一点,三年后成为了方圆十里为数不多的几个大学生之一。”
有实力才能争取机会,有思考方能突破常规。
分配到浏阳六中不久,学校有一个本科函授的推荐指标,黄老师知道自己不能错过这样再学习的机会,主动向领导提出要公平竞争,参加考试。为了顺利通过,几个月时间里当高三班主任的他几乎每晚是在守完晚自习、查完寝之后开始学习,深夜十一点到临晨一两点,早上6点多又要起来查早操,终于如愿以偿。
谈到第一次写论文的经历,黄老师深有感受。第一次是在同学的鼓励下在《湖北数学通讯》上看到十个高考例题,当时和同学觉得就每一个题都可以写成一篇小论文。论文发表了,署上的却只有同学的名字,校长在大小会议上又是表扬又是奖励。“不服输”“不服气”的他为了证明自己不比别人差,为了“出口气”,那年的整个暑假,借了60本相关杂志,认真研读、做笔记,几乎相当于备了一个学期的课,一举发表了4篇论文。因为常年工作在高三一线,勤于思考高考题型解析,撰写教研论文逐渐成为了家常便饭,顺手拈来。至今黄老师参与编著辅导书籍6本,发表论文数十篇。
面对钱权的诱惑,他选择了坚守讲台。
教师是一个很多人尊重却不会选择的职业,因为某种意义上它是清贫、平淡的代名词,尤其是中学教师。面对多重压力和各种诱惑,一些人身心不堪重负,中途放弃。九零年代的“下海经商”、二零年代的“考公务员”队伍中有很多人民教师的身影。黄老师回忆说:“舅舅曾经想利用职务之便把我安排在一个很多人垂涎的干部职位,但最终选择留下,因为觉得这份工作带给我太多的乐趣,看到一批批学生成才,心中有莫大的成就感。”
爱心换真情,桃李念旧恩。
黄老师特别关爱家穷志坚的学生,经常拿自己的工资接济贫困学生。“尽管只是二三十块,但那时我一个月的收入也只有五十多块。”谈到成人成才不忘师恩的学生,黄老师眉飞色舞,不亦乐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