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赋西,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1905年加入中国同盟会,1910年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加入刘思复领导的支那暗杀团。1911年8月13日参加了暗杀广东水师提督李准的行动。
正文
潘赋西,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1905年加入中国同盟会,1910年在香港加入刘思复领导的支那暗杀团。1911年4月27日广州黄花岗起义在两广总督张鸣岐和水师提督李准的镇压下宣告失败,革命党人损失惨重。尽管如此,革命的火苗并没有被扑灭,反而成了越烧越旺的地下之火,随时会喷发而出,正如孙中山在《黄花岗烈士事略序》中所说:“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
此时,成立于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支那暗杀团原本计划北上暗杀清朝摄政王爱新觉罗·载沣,但张鸣岐和李准在广州市镇压革命党人的残酷,让暗杀团打消北上的计划,决定先暗杀广东水师提督李准。由林冠慈、陈敬岳、潘赋西、赵灼文四人具体负责暗杀。在赴广州行刺李准的团部饯行宴上,林冠慈、陈敬岳、潘赋西、赵灼文均悲歌慷慨,表达了视死如归的决心。
1911年8月13日上午,革命党人得知李准将于当天午后由城外的水师公所进城回水师提督衙门的消息后,立即通知暗杀小组准备行动。当时,林冠慈手提藤茶箩,在双门底一带静候。午后,一大批手持短枪的清兵保护着李准的大轿,快速沿街返衙门,行到怡兴缝衣店门前,林冠慈立即从藤茶箩内取出一枚炸弹抛向李准的大轿,炸弹在轿前一丈多远处爆炸。李准被炸弹震得摔出轿外,胸部与双手俱受重伤,肋骨折断两根。李准的随行卫兵立即还击,林冠慈还来不及将第二枚炸弹掷出,就被卫兵击中,当场牺牲。
暗杀发生时,潘赋西与陈敬岳同在大南门外,相距不远,正在守株待兔,准备待李准路经此地时进行暗杀,却突然听见爆炸声,便知林冠慈已提前动手,乃按照约定,迅速分头出城。潘赋西径至天字码头,雇一小船渡河,返回香港特别行政区复命时,才得知陈敬岳被捕,林冠慈壮烈牺牲。
暗杀李准虽未成功,但却极大地震慑了满清政府。据《香山旬报》报道:“自李准遇险后,凡各团局所委员出入多不乘舆,甚至有改穿短衣者。昔日之舆从赫赫,叱咤道涂,自昨至今,颇罕见矣。”尤其是李准,自此之后成惊弓之鸟,再也不敢残杀革命党人,在广州光复前夕选择了向革命党投降以保全性命。
参考资料
林冠慈:归葬红花骨亦香.今日惠州网.2019-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