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世半月刊
《经世半月刊》是由清史研究专家萧一山先生于1937年1月在南京创立的一份综合性刊物。萧一山对“经世”一词有着深入的理解,并在其著作《经世释义》中进行了详细阐述。
创办背景
萧一山先生对于“经世”一词有着深刻的见解,他认为这一概念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所指的“经济”并非现代意义上的经济学科,而是“经国济民”。他的这一理念体现在其创办的各种机构和刊物上,包括《经世半月刊》、《经世战时特刊》、《经世日报》以及《经世丛书》等。这些作品均体现了他对“经世致用”思想的推崇,并且在抗日战争期间,他还通过刊物宣传抗战精神,反对投降。
杂志特色
《经世半月刊》是一份涵盖文学、历史、哲学和社会政治等多个领域的综合型杂志。在创刊之初,萧一山先生就明确表示,刊物不应该局限于传统的学术研究,而应该关注现实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他在发刊词中强调了这一点,并呼吁学者们运用道德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力量来维护社会稳定,改善人民生活。
停刊与复刊
随着1937年8月13日上海战役的爆发,《经世半月刊》被迫暂停发行。为了继续传播抗战斗争的精神,萧一山先生决定在开封市设立分社并重新发行刊物,更名为《经世战时特刊》。由于当时物资短缺,尤其是纸张供应不足,到了1941年,刊物不得不由半月刊改为季刊形式继续出版。
影响与评价
《经世半月刊》在抗战初期对中国产生了广泛影响。它不仅提供了丰富的学术资源,而且在国家危难之际发挥了重要的舆论引导作用。尽管后来因为物质条件限制而改变了发行频率,但它仍然坚持传递着萧一山先生倡导的“经世致用”理念,为当时的中国社会注入了一股正能量。
参考资料
|经世半月刊.百度学术.2024-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