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喉长吻松鼠
橙喉长吻松鼠(食虫类:Dremomys gularis),又名多纹松鼠,属于啮齿目松鼠科长吻松鼠属的一种小型哺乳动物。这种松鼠体型较小,体背及两侧有多条纵纹,尾巴较短。成年个体的颊齿齿冠平坦。橙喉长吻松鼠的主要食物包括植物和少量肉类。在中国,主要分布在云南省。
形态特征
橙喉长吻松鼠体长约177-210毫米,尾长140-177毫米,后足长39-47毫米,耳长18-21.5毫米,头部尖细,体重约195克。颅部长45.5-49.2毫米,颧宽25-27.3毫米,鼻骨长13-14.9毫米,腭长24.5-27毫米,眶间宽11.9-13毫米,后头宽18.5-20毫米,听泡长8.5-9毫米,上颊齿列长9.4-10.7毫米。其毛发柔软密集,背部通常呈现灰黑色并带有橙色,具有多条纵向条纹,其中中央条纹颜色较浅,两侧各有两个黑色条纹和两个淡黄色白条纹。头部前端尖锐,带有红色色调,尾巴蓬松,颜色接近背部或稍浅。腹部呈白色或淡黄色,延伸至尾部下方逐渐变成红色。后脚底部有六个肉垫。颅骨狭长,宽度约占长度的55%,吻部较长。鼻骨长度超过眶间宽,末端超出前颌骨末端。眶后突短小,腭骨后缘中部突出。门齿呈深橙色,上门齿狭窄且相对较短,垂直而不向后弯曲。成年个体的颊齿齿冠平坦,下颌臼齿无中间大凹陷。下颌骨冠状突不发达。拥有三个乳头。
分布范围
橙喉长吻松鼠主要分布于中国的云南省,如建水县、景东彝族自治县、绿春县等地。此外,该物种也见于越南北部的红河谷地区。
栖息环境
橙喉长吻松鼠的耳朵和尾巴上的毛发特别长,能够适应树上生活。它们使用类似长钩的爪子和尾巴倒挂在树枝上。这些松鼠在茂密的树枝上筑巢,或者利用乌鸦和喜鹊废弃的巢穴,有时也在树洞中建造自己的巢穴。除了食用野生水果外,它们还会摄取嫩枝、幼芽、树叶,以及昆虫和鸟类的蛋。当秋天到来时,松鼠会开始储备食物,一只松鼠常常将数公斤的食物分散储存在不同的地方。有时还能看到松鼠在树上晾晒食物,以防止食物变质腐烂。因此,在寒冷的冬季,橙喉长吻松鼠不会缺少食物来源。
生活习性
橙喉长吻松鼠的性格特点是温柔、可爱、乖巧、驯良,容易讨人喜欢。它们不仅在白天活跃,而且在黎明和黄昏时也会离开树上,来到地面寻找食物。在秋季获得充足的食物后,橙喉长吻松鼠会在树洞或地上挖掘洞穴,储存果实和其他食物,并用泥土或落叶封住洞口。夏季时,它们的身体会变成红色,而在秋季则会换上黑灰色的冬毛,紧紧包裹全身。新生的松鼠出生时全身无毛,眼睛未睁开,大约八天后开始长出毛发,三十天后睁开眼睛,四十五天后就能够食用坚硬的果实,行动变得迅速敏捷。对于人类来说,松鼠是非常温顺的宠物,只要我们温柔地对待它们,它们就会对我们忠诚,绝不会用牙齿伤害我们。它们可能会轻轻啃咬我们的手指,这是一种友好行为的表现。橙喉长吻松鼠的饮食偏好主要是素食,但也偶尔摄入肉类。它们的素食主要包括果子松、云杉、冷杉属、落叶松、樟子松、榛子、橡子等的干燥果实和种子。在食物短缺的时候,它们会选择食用春季的新芽、夏季的蘑菇、越橘等浆果。到了秋季,食物资源极为丰富,松鼠可以尽情享用各种美食,尤其是红松果仁。采集红松果是松鼠的专长,无论树木多么高大,球果生长在哪里,松鼠都能够将其咬断并落到地面,然后像灵长目一样,用前足打开球果鳞片,咬破种皮,获取种子。有趣的是,即使受到惊吓,松鼠也不会轻易放弃手中的食物,而是叼着球果逃走。
保护状况
橙喉长吻松鼠被列入《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并在《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卷》中被评为易危(VU)。
参考资料
松鼠控,一定知道这7个品种的松鼠.网易.2024-11-15
树栖或半树栖的大尾鼠:松鼠类⑷.中国科普博览.2024-11-15
栖息在树上的大尾鼠:橙喉长吻松鼠(补遗)——法律保护之鼠(八).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2024-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