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华,河北邯郸人。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北省文学院第九、十一届合同制作家(河北作协专业作家)。2008-2009年河北省委宣传部第二、三届青年作家读书班成员。中国先秦史学会会员,河北史学会会员,2013年中国报告文学全国文学提名奖得主。
所获奖励
长篇历史小说“古赵雄风四部曲”(作家出版社,2012年版)共计158万字,展现了赵国赵武灵王、赵惠文王、赵孝成王、赵悼襄王时期,改革、兴盛、衰落、灭亡整整一个世纪的历史变迁,是一部赵国在邯郸市建都158年的文学通史。2009年河北省省委宣传部“河北地方重大历史题材”选题项目。
历史普及著作《赵国史话》(合著)(中国文史出版社,2010年版)共计36万字。2012年河北省优秀外宣品三等奖,省委宣传部冀宣文[2012]93号文件全省通报表彰。
历史论文《赵简子与孔子》——《新华文摘》2011年6月下旬第12期。2012年3月,河北省委宣传部第七届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三等奖。
邯郸电视台《丛台大讲堂》电视讲座——《赵国开国风云》共20集,18万字,邯郸科教频道连续五个月播出宣传赵文化。
个人作品
《古赵雄风》四部曲分为《鸿鹄北翔》、《紫气西来》、《滏流东渐》、《邯郸南梦》四大部分,以158万字的宏大篇幅生动地展现了古赵历史上赵武灵王、赵惠文王、赵孝成王、赵悼襄王时期,改革、兴盛、衰落、灭亡的历史变迁与人文思考,堪称一部赵国在邯郸建都158年的文学通史。该书立足于雄厚的先秦文献史料,包涵了近500首赵文化历代诗作,特别是吸收了赵文化研究的最新成果和历史学贡献,同时也是年河北省“赵文化与区域经济”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的献礼之作。
人物评价
在和范文华日渐熟识的交往之中,我发现这名生在邯郸市、长在邯郸的文质彬彬的青年竟对家乡的历史文化有着如此浓厚的情感。范文华步入文坛之初就能以脚下这片古赵大地作为自己的创作母题,而这无疑就是对这片蕴含着厚重历史与优秀文化的回馈,当然也是古赵大地对于青年一代精神濡养的必然结果。
尤其难能可贵的是这个年青人的文学语言,在字里行间会让人明显地感觉到他含蕴着的浓厚的历史况味。作为三卷开篇的《鸿鹄赋》、《紫山赋》、《河赋》,或鸿鹄高翔,恢弘浩荡;或紫山形胜,志气凌云;或滏水东逝,缠绵低徊,他是将“鸿鹄、紫山、滏河”作为了赵国三代不同气象的文学意象来抒发的。此外,从章回体目录蝉联贯穿的娴熟运用,再到古语典籍在行文中的融会贯通也不无表现力地衬托出了作者历史底蕴的丰实和厚重。对于历史人物的出场、战争场景的描绘、山川风物的描摹,也可称作散韵交织,节律流畅。可以说,其气雄韵雅的文学笔法就表现出了作者对历史的独到见地和对文化的深入思考。
古人讲后生可畏,我以为并不确当。如在读过范文华之后,讲后生可喜或许更为贴切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