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新华
万新华(1974·10—),海门区,1998年6月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史系,同年入南京博物院工作,2000-2003年间曾任《东南文化》杂志执行编辑,现任南京博物院艺术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
个人简介
主要从事中国美术史研究,历年来在各类专业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并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美术馆》、《朵云》等全文转载或检索多篇,出版有论文集《中国美术探微》(艺谭出版社,2009年)。曾应朵云轩《朵云》杂志社之邀特约编辑《倪瓒研究》、《王蒙研究》、《20世纪中国美术史学史研究》、《陈洪绶研究》等专集,得到了中国美术史学界的肯定。主编或副主编《南朝陵墓雕刻艺术》(副主编,文物出版社,2006年)、《傅抱石著述手稿》(荣宝斋出版社,2007年)、《傅抱石篆刻印论》(荣宝斋出版社,2007年)、《傅抱石论艺》(上海书画出版社,2010年)、《江山如此多娇:傅抱石毛泽东诗意画作品集》(荣宝斋出版社,2010年)。著有《元代四大家》(辽宁美术出版社,2003年)、《艺术中的传播》(吉林美术出版社,2006年)、《柯九思》(河北教育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2006年)、《舍形悦影》(朵云轩,2008年)、《傅抱石艺术研究》(江西美术出版社,2009年)、《江山如此多娇:傅抱石“毛泽东诗意画”创作》(文化艺术出版社有限公司,2010年)、《圣地韶光:20世纪中期中国画之韶山图像》(文化艺术出版社,2012年)等。其中《傅抱石艺术研究》获2010年第十九届“金牛杯”优秀美术图书银奖。
附录著述目录
论文类
柯九思墨竹艺术论 南京,《东南文化》1999年第4期,页63-71;
柯九思生平的几个问题 《朵云》总第53期(《融会中西的探索》)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0年12月,页247-262;
一代俊才 煜煜风采——元代柯九思的鉴藏生涯 南京,《东南文化》2000年第8期,页68-77;
柯九思的书法和书法观 台北市,《故宫文物月刊》第19卷第6期,2001年9月,页120-133;
汤垕《画鉴》泛论 南京,《美术与设计》2002年第1期,页91-96;
作为一个批评家和鉴藏家的柯九思徐湖平主编:《南京博物院文物博物馆考古文集》,北京,文物出版社,2003年10月,页415-429;
20世纪以来倪研究综述 台北,《史物论坛》总第1期,2005年8月,页35-52;后收录于卢辅圣主编《倪瓒研究》(《朵云》第61期),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5年1月,页100-125;
吴昌硕研究之回顾与省思 南宁市,《艺术探索》2005年第4期,页13-22;后转载于北京,《人大书报复印资料·造型艺术》2006年第2期,页57-70;
20世纪以来王蒙研究述评 北京,《美术观察》2005年第7期,页84-88;
20世纪以来王蒙研究综述(全文)卢辅圣主编:《王蒙研究》(《朵云》总第65期),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6年7月,页80-114;
生命的寄寓——长命锁略谈 郑州市,《寻根》2006年第1期,页72-82;主要观点《端午节系长命锁的来历》转载于《国学》2009年第5期,页80;
王原祁《仿古山水图册》研究 北京,《荣宝斋》2006年第2期,页218-233;
王原祁研究之回顾与省思 沈阳市,《美苑》2006年第1期,页87-91;《美苑》2006年第2期,页82-88;
王原祁研究之回顾与省思(修订稿)台南市:《艺术研究学报》第1卷第1期,2008年4月,页13-32;
傅抱石的中国美术史论研究(初稿)侯素平主编:《画道》总第3期,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国艺苑出版社,2004年10月,页8-11;
睿智的眼光 钻研的精神——傅抱石的中国美术史论研究(二稿)澳门,《文化杂志》总第55号,2005年夏季,页173-198;
睿智的眼光 钻研的精神——傅抱石的中国美术史论研究(三稿)台北市,《史物论坛》第2期,台湾省历史博物馆,2006年7月,页31-64;简缩稿收录于卢辅圣主编:《20世纪中国美术史学研究》(《朵云》第67期),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8年1月,页80-108;
陈洪绶研究五年评述 大连,《大连大学学报(社会哲学版)》2007年第1期,页101-105;后收录于卢辅圣主编:《陈洪绶研究》(《朵云》第68期),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8年1月,页296-309;
沈宗骞的山水画观 沈阳市,《美苑》2007年第2期,页46-52;
客京的动机和客京者的心理诉求 北京,《美术观察》2007年第4期,页5-7;
古代的客京画家 北京,《美术观察》2007年第4期,页18;
民国时期艺术家的客京现象 北京,《美术观察》2007年第4期,页19;
以上原题《漫议各地画家客京现象》发表时,因版面安排,将篇幅一分为三。
试论南朝陵墓雕刻艺术的嬗变——以石兽为中心 台北市,《史物论坛》第4期,台湾省历史博物馆,2007年7月,页5-59;
王翚研究之回顾与展望 台北,《艺术评论》第17期,台北艺术大学,2007年5月,页25-42;又收录于《艺术学》编委会:《艺术史的空间:哲学与历史学的再身缘》(《艺术学》第3卷第4辑),上海市:学林出版社,2007年5月,页89-106;
关于当前傅抱石研究的几处勘误 合肥市,《书画世界》2007年第4期,页71-72;又收录于傅抱石艺术研究会编:《傅抱石研究文集》,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9年12月,页310-315;
傅抱石之石涛研究的考察 沈阳市,《美苑》2007年第6期,页37-44;
傅抱石中国篆刻学研究之述评 郑州市,《东方艺术》2007年第6期,页50-65;
傅抱石研究三十年评述(简缩版)南宁市,《当代中国画》2007年第6期,页102-106;
“反技术”现象议 北京,《美术观察》2007年第9期,页8-9;后转载于《中国美术馆》2009年第10期文摘栏目,页92-94;
陈少梅绘画研究 北京,《中国书画》2007年第10期,页24-36;
有容乃大 集大乃成:《居巢居廉研究》评价 广州市,《南方都市报》2008年1月20日,B27;
蔡星仪与中国绘画史研究 北京:《美术观察》2008年第2期,页118-119;
方法论研究:三十年来中国美术历史学的一面镜子 北京,《美术观察》2008年第3期,页14-15;
周积寅的中国画论教学、研究事业 南京,《美术与设计》2008年第4期,页132-133;
傅抱石后期美术思想管窥 龙瑞、王铁全主编,《中国画研究》2008年第1期,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年7月,页92-95;
讽刺与宣传:记傅抱石的三幅时事宣传画 北京, 《收藏家》2008年第12期,页31-34;
傅抱石“韶山组画”研究 黄惇主编:《艺术学研究》第2卷,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12月,页388-420;
傅抱石“毛泽东诗意画”创作之研究 台中,《台中教育大学学报·人文艺术类》第22卷第2期,2008年12月,页71-11;又收录于中国国家画院编:《中国画学》第1辑,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9年10月,页61-144;
中国画语文学视野下的俞剑华之考察 刘伟冬主编:《俞剑华先生学术研讨会文集》(上),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4月,页251-260;
傅抱石抗战时期历史人物画之民族意象研究 北京,《荣宝斋》2009年第1、2期,页84-97、页64-79;又发表于台北市,《艺术评论》第20期,2010年12月,页167-212
俞剑华的中国画学文献研究 北京,《美术观察》2009年第5期,页103-107;
关于傅抱石早年经历的若干细节 北京, 《中国书画》2009年第6期,页76-79;
傅抱石研究三十年评述 《艺术学》编委会:《类型别解:艺术历史与当下的印痕》(《艺术学》第4卷第2辑),上海市:学林出版社,2009年6月,页281-302;又收录于傅抱石艺术研究会编:《傅抱石研究文集》,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9年12月,页383-401;
吴荣光书画鉴藏活动研究 澳门,《文化杂志》总第72期,2009年秋季,页65-92;又收录于林亚洲朱万章主编:《广东绘画研究文集》,广州市,岭南美术出版社,2010年6月,页139-163;
傅抱石研究文献索引(1942-2008)傅抱石艺术研究会编:《傅抱石研究文集》,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9年12月,页402-434;
《傅抱石论艺》导言 叶宗镐万新华编:《傅抱石论艺》,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10年1月,页1-26;
抗战时期傅抱石关于中国画精神之诠释 合肥市,《书画世界》2010年5月号,页36-38;
肖像·家族·认同——从禹之鼎《白描王原祁像》轴谈起 嘉义市,《台湾中正大学中文学术年刊》总第15期,2010年6月,页211-243;收录于澳门艺术博物馆编:《像应神全——明清人物肖像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澳门,2011年9月,页214-241;
图式革新与趣味转变——以傅抱石的若干建设主题作品为例 南京,《艺术学研究》总第4期;2010年8月,页314-337;
傅抱石后期绘画创作之辩——答友人的一封信 澳门,《澳门日报》2010年10月19、29日,E03;
傅抱石东欧写生之考察 天津市,《国画家》2010年第6期,页9-12;
也谈中央大学师范学院艺术学系的中国画教学 南京,《美术与设计》2011年第1期,页141-146;
钱松嵒革命圣地画创作试探——以《红岩》、《遵义》为例 北京,《中国国家美术》2011年第1期(总第4期),页53-59;
试论王原祁仕途与画业的关系 北京,《中国书画》2011年第3期,页58-63;
黄庭坚《行书懒残和尚歌》卷及其文献题跋 《艺衡》第五辑,北京,国家图书馆馆出版社,2011年4月,页141-159;
在政治与艺术的夹缝中——傅抱石晚年心路试探 台北市,《现代美术学报》第21期,2011年5月,页69-104;转载于广州,《粤海艺丛》第2辑(《粤海风》2010年增刊),页365-390
傅抱石留学日本与对日本中国美术史研究成果的译介 《艺术学界》第五辑,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11年6月,页107-136;
傅抱石东北地区写生之考察 北京,《中华书画家》2011年第11期,页18-25;
新中国画院十年风格论(1956-1966) 北京,《中国国家美术》2011年第4期(总第7期),页140-153;
图式革新与趣味转变——以十七年江苏省国画家笔下的建设主题为例 南京,《美术学研究》第1集,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年10月,页277-319;
观念先行的发轫之作:傅抱石《中国绘画变迁史纲》试探 无锡,《书画艺术》2011年第5期,页22-25;
美术评论类
袁武的人物画 上海市,《书与画》2005年第11期,页2-4;
魏广君山水画的写意精神 《空潭饮真·魏广君》,海洋国际出版社,2005年10月,页5-13;
魏汉的水墨精神, 《魏汉书画篆刻选》,中国收藏画报社,2006年7月,页2-3;
平和淡泊显真趣——读梁邦楚写意花鸟画林树中编:《江西有个梁邦楚》,广州市,岭南美术出版社,2006年7月,页53-58;
徐乐乐画瓷 北京,《中国书画》2007年第5期,页115;
心象 心迹 心声——王东声山水画品读 北京,《荣宝斋》2007年第5期,页158-165;
大自然的丰碑——贾又福山水画品读 舒士俊主编:《当代中国画品丛书·雄浑刚健卷》,石家庄市,河北美术出版社,2007年7月,页114-118;
凝聚的图像 深沉的意象——陈钰铭水墨人物画解读 舒士俊主编:《当代中国画品丛书·雄浑刚健卷》,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07年7月,页354-357;
多方位的有益探索——刘昆绘画点评 舒士俊主编:《当代中国画品丛书·雄浑刚健卷》,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07年7月,页386-388;
工写相兼,追求壮美境界——袁武水墨人物画品读 舒士俊主编:《当代中国画品丛书·雄浑刚健卷》,石家庄市,河北美术出版社,2007年7月,页402-405;
蕴藉简约之美——赵长刚书法品评 淄博市:《鲁中晨报》2009年1月20日,第20版;
源于写生的再创造——读方楚乔的山水画 广州市:《羊城晚报》2011年8月19日,第8版;
著作
元代四大家——文人画的重要里程碑 辽宁美术出版社,2003年10月;
艺术中的传播(合著)吉林美术出版社,2006年6月;
中国名画家全集·柯九思 河北教育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2006年9月;
中国花鸟画通鉴·舍形悦影 朵云轩,2008年12月;
中国美术探微(文集)艺谭出版社,2009年1月;
傅抱石艺术研究 江西美术出版社,2009年8月;
江山如此多娇:傅抱石毛泽东诗意画之创作 文化艺术出版社有限公司,2010年11月;
圣地韶光:20世纪中期中国画之韶山图像 文化艺术出版社,2012年3月;
王原祁 江西美术出版社,2012年9月;
专书
简明中国画辞典(合编)上海书画出版社,2004年12月;
王蒙研究(特约编辑)上海书画出版社,2006年7;
南朝陵墓雕刻艺术(副主编)文物出版社,2006年11月;
傅抱石著述手稿(主编)荣宝斋出版社,2007年12月;
傅抱石篆刻印论(主编)荣宝斋出版社,2007年12月;
陈洪绶研究(特约编辑)上海书画出版社,2008年1月;
20世纪中国美术历史学研究(特约编辑)上海书画出版社,2008年1月;
傅抱石论艺(主编)上海书画出版社,2010年1月;
江山如此多娇:傅抱石毛泽东诗意画作品集 荣宝斋出版社,2010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