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白涧镇

白涧镇

白涧镇,隶属天津市蓟州,是该区的西大门,与河北省三河市相邻。

历史沿革

清代,分属西花乡里、祥庆屯里和永庆屯里。爱新觉罗·旻宁十一年(1831年),分属西花乡里外保乡保,祥庆屯里公乐乡保、永庆屯里李添家庄乡保。

民国,分属三区天平庄乡、公乐店乡、赵翰林庄乡。

1945年,第一次解放。

1947年6月,第二次解放。12月,土改。

1949年,隶属第三区。

1953年,建白涧、杜吉素、东公乐三个乡。

1956年,撤区并乡,杜吉素、东公乐并入白涧乡。

1958年,公社化,属邦均公社,设白涧、王吉素两个管理区。

1961年,由白涧、王吉素两个管理区组成白涧公社。

1983年,撤销白涧公社,设立白涧乡。

2001年10月,撤销白涧乡,设立白涧镇。

行政区划

截至2020年6月,白涧镇下辖19个行政村:庄果峪村、官善村、田吉素村、蒋家胡同村、刘吉素村、王吉素村、杨家套村、杜吉素村、西二百户村、尚辛庄村、西五百户村、新兴庄村、辛西村、白涧村、吴四庄村、天平庄村、大梨园头村、辛东村、西三百户村,镇人民政府驻白涧村。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白涧镇,地处州区西部,东与邦均镇接壤,南与桑梓镇相邻,西与河北省三河市段甲岭镇平谷区相连,北与许家台镇毗邻,距蓟州城区22千米, 总面积43.31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白涧镇地处半山区,地势北高南低,镇境北部为山区,南部为平原;山区占60%,丘陵和平原占40%。

气候

白涧镇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光照充足,无霜期长;春季干旱多风,夏季雨量集中,秋季温和凉爽,冬季干冷少雪;年均温度14℃左右;同年7月最高气温35℃,1月最低气温-20℃;无霜期年均176天;6—9月雨量充沛,年均降水量400毫米。

水文

白涧镇境内河道属二级河秃尾巴河水系。

自然灾害

白涧镇主要自然灾害有冰雹、旱涝、风灾、低温、霜冻等。

自然资源

白涧镇境内矿藏资源主要有紫砂页岩、重晶石、石灰石、白云石大理白族自治州。石等,其中紫砂页岩储量为20亿立方米。2011年,白涧镇有耕地16260亩,全部为水浇地。

人口

截至2011年末,白涧镇总人口有20401人;另有流动人口1100人。总人口中,男性10410人,占51.03%;女性9991人,占48.97%;14岁以下6400人,占31.37%;15—64岁8701人,占42.65%;65岁以上5300人,占25.98%;人口均为汉族。2011年,白涧镇人口出生率8.38‰,人口死亡率7‰,人口自然增长率1.38‰,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408人。

截至2017年,白涧镇常住人口20034人。截至2019年,白涧镇户籍人口21494人。

经济概况

综述

2011年,白涧镇财政总收入839.25万元,比2010年增长64%,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70.48元,比2010年增长70%;农民人均纯收入12844元。

截至2019年,白涧镇有工业企业11个,其中规模以上1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45个。

农业

白涧镇粮食作物以种植玉米、小麦为主。2011年,白涧镇生产粮食0.61万吨,其中小麦0.14万吨,玉米0.47万吨。白涧镇主要经济作物有苹果、梨、柿子、桃、鲜枣山里红、板栗、核桃等。白涧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牛、羊、家禽为主。2011年,白涧镇生猪饲养量12020头,年末存栏8100头;牛饲养量1139头,年末存栏1030头;羊饲养量2720只,年末存栏2420头;家禽饲养量114500羽。2011年,白涧镇生产肉类1322吨,其中猪肉902吨,牛肉188吨,羊肉60吨,禽蛋1484吨。

工业

白涧镇工业以化工、铸造、机械加工、塑料制品、建筑材料为主。2011年,白涧镇工业总产值为115529万元,有工业企业130家,职工2995人;实现工业增加值31665万元。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11年,白涧镇有幼儿园5所,在园幼儿810人,专任教师61人;小学4所,在校生1510人,专任教师116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1170人,专任教师103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

文体事业

截至2011年,白涧镇有文化站1处,村级文化活动中心19处;有各类图书室19个,藏书10余万册;地方特色民间艺术团队有4支,队员总数达103人。截至2011年末,白涧镇各村均建有全民健身广场,安装各类体育器材300余套;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45%。截至2011年末,白涧镇有线电视覆盖率90%以上,有线电视用户数为1.7万户。

医疗卫生

截至2011年,白涧镇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0个,其中乡镇卫生院1所,村卫生室19所;设病床60张;专业卫生人员29人,其中执业医师4人,注册护士5人。2011年,白涧镇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0.13万人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18430人,参合率90.34%。

社会保障

2011年,白涧镇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为3户,人数10人,月人均480元,支出57600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30户,人数403人,月人均280元,支出135.41万元;农村五保集中供养5人,支出25300元;农村五保分散供养3人,支出15180元;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90人,抚恤事业费支出95.68万元。

基础设施

给排水

截至2011年,白涧镇有干线水管50千米,居民自来水普及率100%,年人均生活用水29.2吨;排水管道2千米。

园林绿化

截至2011年,白涧镇园林绿地面积达1451.66公顷。

交通

白涧镇境内有北京—秦皇岛高速公路、102国道横贯东西,省级宝平公路穿越南北,另有途经该地的京秦铁路大秦铁路贯穿境内,交通便利。

旅游资源

白涧镇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旅游资源十分丰富。镇内白涧村有清朝皇帝行宫的遗址,以及香姑庵等古迹。据说白涧在皇家眼里视为一块凤地,凤头朝北,现京哈铁路公路白涧段为凤的两只翅膀。现京哈公路北侧的两眼井,相距300米,为凤眼。井北是行宫,为凤头。凤头北部曾有一弯流水,清澈见底,潺潺不息,东西贯穿整个村庄,故当时本村取名清水泼涧,后来改称白涧。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白涧镇因镇政府驻白涧村而得名。 据说白涧村在清朝皇家眼里视为一块凤地,凤头朝北,现京哈公路白涧段为凤的两只翅膀。现京哈公路北侧的两眼井,相距300米,为凤眼。井北是行宫,为凤头。凤头北部曾有一弯流水,清澈见底,潺潺不息,东西贯穿整个行政村庄,故取名清水泼涧,后来改称白涧。

文物古迹

白涧镇白涧村有清朝皇帝行宫遗址。在行宫的东侧与行宫平行而立便是一座香姑庵,就是尼姑庵。尼姑庵有一个山门,门上挂匾,写“香姑庵”三个大字。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6gwu.com/id.php on line 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