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朴
萧朴(986年—1035年),字延宁,契丹小字普古,辽朝大臣,出身国舅少父房之族。开泰初年,萧朴被补为牌印郎君,任南院承旨,暂管转运事,不久改任南面林牙。1023年,任守太子太傅;1024年,拜为北府宰相,迁任北院枢密使。封为兰陵郡王,进位为恒王,加中书令。1032年,改封为韩王,拜为东京留守。及至迁太后于庆州,萧朴徙封为楚王,升任南院枢密使。1035年,封为魏王。不久逝世,终年五十岁,赠封齐王。
萧朴博学多才智,善于推演百姓疾苦,国用丰耗等事,深得圣宗欢心。在枢密使萧合卓属下,萧朴担任知部署院事,施行禁酒政策。他专尚吏才,始由自己听讼,时人转相仿效,风气为之一变。在大延琳乱起时,赴东京平乱。萧朴多次辩诬,无果后气愤喀血。其子萧铎剌为国舅详稳。
基本介绍
萧朴,字延宁,国舅少父房之族。父劳古,以善属文,为圣宗诗友。朴幼如老成人。及长,博学多智。
开泰初,补牌印郎君,为南院承旨,权知转运事,寻改南面林牙。帝问以政,朴具陈百姓疾苦,国用丰耗,帝悦曰:「吾得人矣!」左夷离毕。时萧合卓为枢密使,朴知部署院事,以酒废事,出为兴国军节度使,俄召为南面林牙。太平三年,守太子太傅。明年,拜北府宰相,迁北院枢密使。时太平日久,帝留心翰墨,始画谱牒以别嫡庶,由是争讼纷起。朴有吏才,能知人主意,敷奏称旨,朝议多取决之。封兰陵郡王,进王,加中书令。及大延琳叛,诏安抚东京,以便宜从事。
兴宗即位,皇太后称制,国事一委弟孝先。方仁德皇后以冯家奴所诬被害,朴屡言其冤,不报。每念至此,为之呕血。重熙初,改王韩,拜东京留守。及迁太后于庆州,朴徙王楚,升南院枢密使。四年,王魏。,年五十,赠齐王。子铎剌,国舅详稳。
人物评价
萧朴幼时便显得像个练达持重的人;成年之后,博学多智。萧朴有为政之才,能窥知皇上之心意,陈奏总是合乎皇上之意,朝廷大政议事大多由他来决断。四人者(张俭、邢抱朴、马得臣、萧朴),皆以明经致位,忠荩若此,宜矣。圣宗得人,于斯为盛。——《辽史》评
研究书目
《辽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