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刺史部,是汉朝所设十三州部之一。西汉,徐州刺史部治滕州市新朝时期,徐州刺史部治下邳县。东汉前期,徐州刺史部治东海郡郯县;东汉末年,徐州刺史部治下邳郡古邳镇。三国时期,徐州刺史部治彭城郡铜山区晋朝时期,徐州刺史部治下邳国下邳县。东晋时期,徐州刺史部治彭城国彭城县。南北朝时期徐州市刺史变迁较频。隋朝时期徐州刺史部废为检查区。管辖地为今江苏省长江北部、山东省泰山南部、安徽省东北部一带。

简介

竹书纪年》:“魏惠王三十年(前340),邳迁于薛,改名徐州”(《史记·孟尝君列传》张守节正义引);《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勾践已平吴,乃以兵北渡淮,与齐、晋诸侯会于徐州”;《楚世家》:“楚威王伐齐,败之于徐州”,皆指此。《鲁周公世家》: 齐顷公十九年(前254),“楚伐我,取徐州”。

刘彻时设十三州部,每部设一刺史,徐州刺史部遂立,辖楚国、临淮郡广陵国、泗水国、东海郡鲁国、琅邪郡。

607年(隋大业三年)设置徐州刺史部为监察区。

行政区划

西汉

【楚国】治徐州市(今江苏徐州)

下辖:彭城,留县,武原,傅阳,吕县,梧县,甾丘。

【临淮郡】治徐县(今江苏泗洪)

下辖:徐县,高平,僮县,取虑,下相,旮犹,睢宁县,淮陵,盱眙,东阳,高山,赘其,堂邑,舆县,富陵,淮安市,淮浦,射阳县盐城市海陵区

。豫.青。徐州刺史部

扬州市国】治广陵(今江苏扬州)

下辖:广陵,江都,高邮市,平安。

【泗水国】治凌县(今泗阳县

下辖:凌县,泗阳。

东海郡】治郯城县(今山东郯城)

下辖:郯县,容丘,良成,下邳,建陵,司吾,厚丘,曲阳县,海西,平曲,朐县,东安,祝其,即丘,襄贲,开阳,临沂,兰陵县,缯县,永县,阴平,建阳,微山县,新阳,昌虑,合乡,南城,费县。

鲁国】治鲁县(今山东曲阜)

下辖:鲁县,汶阳,卞县驺县蕃县,薛县。

【琅邪郡】治东武(今山东诸城)

下辖:东武,诸县,折泉,高阳,广阳,新山,魏其,高乡,赣榆区,海曲,琅邪,昆山市,机工山,箕国,东莞,灵门,平昌,梧成,朱虚,瓶国,临原,房山,姑幕,祓国,黔,柜县,不其,皋虞,长广。

东汉

琅邪国治开阳(今临沂市)。

领13县:莒县、东安、东莞、姑幕、诸县、东武、琅邪、沟曲、阳都、临沂、开阳、即丘、曾国

东海郡郯城县(今山东郯城)。

领13县:郯县、襄贲、兰陵县、丞县、阴平、戚县、昌虑、合乡、祝其、利城、赣榆、朐县、厚丘。

徐州市国治彭城(今江苏徐州)。

领8县:彭城、留县、广戚、傅阳、武原、吕县、梧县、甾丘。

邳州市国治下邳(今江苏邳州)。

领16县:睢宁县、良成、司吾、下相、取虑、僮国、夏丘、徐县、睢陵、盱眙县、高山、淮陵、东城、曲阳、淮浦、淮安市

广陵郡治广陵(今江苏扬州)。

领12县:广陵、江都、舆国、堂邑、海陵区高邮市、平安、东阳、县、射阳县、诲西、盐城市

三国

徐州:分置彭城、下邳、东海、琅、东莞、广陵等六郡,下辖50县,属魏地。约於今江苏省山东省南境、安徽之宿、泗二县之地。

晋朝

北魏

东魏

北齐

隋朝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