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二娘》是老舍前期创作的抗战京剧之一。后来,收入通俗文艺集《三四一》,于一九三八年八月出版。《薛二娘》创作于1938年3月至6月,那时老舍连续创作了四个抗战京剧剧本,分别为《新刺虎》、《忠烈图》、《薛三娘》、《王家镇》。其中《薛二娘》描写薛二娘反对丈夫认贼作父,充当汉奸,欺兄卖嫂,英勇不屈而被烧死。
简介
《薛二娘》反映了北方乡间民众抗敌的故事,宣扬爱国主义精神。这出戏是老舍依照京剧折子戏的短剧,在当时情况下,日寇入侵,兵荒马乱,短剧易于排演,便捷宣传。也由于老舍先生初涉剧坛,“要写得整,不敢多和角色,”他计划“等练习稍勤,有些把握,”再写大戏。京剧写了一位英勇不屈的妇人因为反对丈夫认贼作父,充当汉奸,欺兄卖嫂,而被活活烧死的故事。
艺术特点
这个抗战京剧,艺术上很有特点,人物较少,事件简明,矛盾集中,颇似话剧独幕剧,在简单中求生动;略用小说写法,都是用对话引起更多的图象。老舍在国难当头之日,运用老百姓喜欢的京剧形式,创作出这一抗战京剧,虽然伧促间艺术上不太成熟,但旧瓶装新酒,并试图改造“旧瓶”外观的尝试,写有缺点的正面人物,如主人翁薛二娘因反对丈夫认贼作父而被烧的情节简单明了,却给人很大的震撼力,符合老百姓的审美要求,老百姓是喜欢的京剧形式。
写作背景
《薛二娘》是由于听从民族的召唤,为了抗日的需要而写的其中一部京剧。也正是在这种抗战的氛围中,也把老舍引到话剧创作之中,开始了他前期话剧的创作阶段。老舍认为写有正面人物并号召各类人物团结抗战,反映出民众抗日的热潮,认识到全民抵抗的重要性,值得大书特书。
作者简介
老舍(1899~1966)现、当代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絮青等。满族,北京人。出生于一个贫民家庭。1926年加入文学研究会。1930年回国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抗日战争爆发后南下赴汉口和重庆市。1938年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他被选为理事兼总务部主任,主持文协日常工作。在创作上,以抗战救国为主题,写了各种形式的文艺作品。并以笔为武器,进行多种文艺形式的创作。长诗《剑北篇》用大鼓体写成,《王家镇》、《忠烈图》用京剧形式写成,《残雾》、《归去来兮》、《面子问题》用话剧形式写成。1946年应邀赴美国讲学1年,期满后旅居美国从事创作。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文化大革命”初期因被迫害而弃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