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群,辽宁沈阳人,1999年晋升为讲师,中国医科大学教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中国传统文化 和伦理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人物经历

1982.9 - 1986.7 在沈阳师范学院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学习 获学士

1986.8 - 1990.5 在沈阳师范学院团委工作。

1990.6 - 2004.11 在中国医科大学社会科学部从事教学工作 主讲中国革命史、思想道德修养课。

2000.6 - 2003.1 在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习 获硕士学位。

2004.11 - 2010.11 在中国医科大学学生处工作 任学生党总支副书记。

2010.11 - 现在 在中国医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工作 任党总支书记兼副院长。

社会学术兼职

1.辽宁省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会副会长兼副秘书长。

主讲课程

主讲《思想道德修养》《中西文化比较》《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等课程。

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中国传统文化和伦理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主要贡献

主要科研项目

1. 主持辽宁省2010年度高校党建研究课题“构建高校新生党员接续教育的有效机制”已完成(1万元)。

2.主持辽宁省2009年度高校党建研究课题“建立健全高校学生党校长效机制问题研究”已完成(1万元)。

3. 主持沈阳市教科工委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题“高校辅导员日常工作状况及对策研究”已完成(0.3万元)。

4. 主持2007年度辽宁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课题“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建立弘扬传统文化机制关系问题研究”已完成(3万元)。

5. 参与2005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合作完成(3万元)。

6.主持中国医科大学2006年度学生党建想政治工作研究立项课题 已完成(0.2万元)。

主要科研成果

期刊论文

1.“建立高效新生党员接续教育有效机制的几点思考”《辽宁教育行政学院》2010年第7期 第一作者。

2.“建立健全高校学生党校长效机制的思考”《理论界》 2009年第9期(新) 第一作者。

3.“如何对当代青年进行价值观教育”《党政干部学刊》 2009年第11期  第二作者。

4.“当前高校新生党员思想现状分析及对策”《理论界》 2010年第12期  第二作者。

5.“建立高校新生党员接续教育长效机制的重要意义”《中国科技信息》 2010年10月第20期第二作者

6. “构建‘三位一体’高效学生党员发展工作新模式”2008年11月获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选论文优秀奖并入选《辽宁省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理论研讨会》论文集 第一作者。

7. “经济全球化时代看中美关系” 《党政干部学刊》2006年第6期 第一作者。

8.“构建大学生业余党校教育模式” 《共产党员》杂志2006年第5期,第一作者。

9.高校德育坚持“以人为本”的几点思考” 《理论界》 2006年第5期,第一作者。

10.“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辽宁工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独立完成。

著作

1. 2006年4月 《高素质教育创新人才研究》,2006年4月黑龙江人民出版社,编委。

2. 2005年2月 《高素质科技创新人才研究》,2005年2月黑龙江人民出版社,编委。

3. 2002年2月 《高素质创新型管理人才研究》,2002年2月黑龙江人民出版社,编委。

4. 2001年3月 《高素质医学创新人才研究》,2001年3月东北大学出版社,编委。

5. 2000年2月 《高素质创新人才研究》,2000年2月东北大学出版社,编委。

6. 2000年6月 《中国共产党党务工作制度》,2006年6月 北京九洲出版社,合著。

获奖记录

1.“建立高校新生党员接续教育长效机制的重要意义”论文2010年12月获实验室大学生思想政 治教育论文评比一等奖

2.“学生业余党校工作的创新与实践”文章获2009年4月获沈阳市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奖一等奖。

3.“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健全高校学生党校长效机制”论文2009年1月获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辽宁省基地征文一等奖。

4.“构建‘三位一体’高效学生党员发展工作新模式”论文2008年11月获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选论文优秀奖,辽宁省高校党的建设三十周年征文一等奖。

5.“以改革创新精神开创我校学生党建工作新局面”论文2008年1月获辽宁省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果一等奖。获沈阳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10年度论文评比一等奖。

综合获奖

1. 2011年3月获中国医科大学“三八红旗手”称号。

2. 2010年9月获中国医科大学“三育人”先进个人称号。

3. 2008年1月,荣获辽宁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先进工作者称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