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叶石仙桃(学名:Pholidota leveilleana Schltr.):根状茎较粗壮,缩短,生密集的假鳞茎;假鳞茎狭卵形或长圆形,顶端生1叶。叶狭椭圆形或狭椭圆状披针形。花葶生于幼嫩假鳞茎顶端,开花时叶已基本长成,长18-25厘米或更长,常多少下垂;总状花序疏生12-18朵花;花白色略带粉红色,唇瓣带淡褐的白色,柱头红色;花瓣卵状椭圆形,长4-5毫米。果狭倒卵形,长约2厘米,宽5-6毫米。花期5月。
产中国广西和贵州省南部。生于疏林下或稍荫蔽的岩石上,海拔500-900米。此花有栽培,具有较高的园艺价值。
形态特征
单叶石仙桃根状茎较粗壮,缩短,生密集的假鳞茎;假鳞茎狭卵形或长圆形,长2.5-4.5厘米,宽7-12毫米,顶端生1叶。叶狭椭圆形或狭椭圆状披针形,长15-25厘米,宽2-3.5厘米,先端近渐尖,基部收狭;叶柄长3.5-8厘米。
花苞片椭圆形,在果期已脱落;花白色略带粉红色,唇瓣带淡褐的白色,柱头红色;萼片宽卵状椭圆形,长5-7毫米,宽4-6毫米;侧萼片背面有彩云阁状突起。
花瓣卵状椭圆形,长4-5毫米,宽约2.5毫米,先端钝;唇瓣轮廓为宽长圆形,长5-6毫米,宽约3毫米,约在上部3/5处缢缩成前后唇;后唇中央凹陷成浅杯状,边缘平展,宽约1毫米,内有3条粗脉从基部延伸至中部以上;前唇横长圆形,先端有凹缺,边缘略波状;蕊柱长约3毫米,顶端有宽翅围绕药床。蒴果狭倒卵形,长约2厘米,宽5-6毫米;果梗长2-3毫米。花期5月,果期不详。
产地生境
生于疏林下或稍荫蔽的岩石上,海拔500-900米。产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罗城仫佬族自治县、都安瑶族自治县、靖西市、南丹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凤山县)和贵州省南部(惠水)。模式标本采自贵州。
近种区别
此种体态甚似蜂腰兰(Bulleyia yunnanensis Schltr .),特别是叶的形态更难区别。但此种假鳞茎只生1枚叶,花序轴不为左右曲折,不同于蜂腰兰。
生长习性
喜温暖、湿润气候,宜半阴而空气湿度大的环境,常生于山野间岩石上或其他树上。耐寒,不怕酷热,适应性强。可种于排灌条件较好的池塘,水沟、积水坑、水溪旁。是肉质根,主要栽培于溪谷、林下或具腐殖质土的岩石或树干上。
繁殖方法
以无性繁殖为主,用假鳞茎分株繁殖。也可以石仙桃蒴果为材料,应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筛选不同阶段所需的最适培养基。其种子可在MS+20g·L蔗糖+8g·L琼脂培养基上萌发,发芽率可达70%以上;MS+50g·L阳芋+20g·L蔗糖+8g·L琼脂培养基有利于原球茎分化小苗,低浓度6-BA和NAA组合适合原球茎增殖与芽的分化;在1/2MS+0.5mg·LNAA+20g·L蔗糖+8g·L琼脂培养基上生根率达100%,通过以上系列培养基的培养可获得完整植株。
栽培技术
栽种
根据地势作25-40厘米深的低床,将当年石仙桃不够药用要求的小块茎和根状茎均匀撒播或条播于苗床内,浇透水,覆盖湿土和厩肥越冬。翌年春3月灌水,保持水深15-20厘米,施肥。待苗高20-25厘米左右时即可移栽。移栽地于早春将地块施肥,耙平。
浇水
石仙桃栽前将苗床灌水,拔出幼苗,随拔随栽于放净水的大田中,株行距可按15-20×30厘米浅栽于泥中。肥沃土地可适当加大株行距,栽后灌水6-8厘米深。移栽后的生长期内,随苗高掌握水的深度,栽后2个月内必需有充足的水量,其后可时有时断,以利晒田提高地温,促进生长,但水深不能没顶,以免造成苗株死亡。
施肥
返青后可每亩(666.7m2)施人粪尿或饼肥50千克,尿素l0千克,施肥时排水,仅留浅水撒施。3个月后可酌情再施1次,除草早期拔除禾本科杂草。7-8月易发生倒伏,要及时剪顶扶正,并防止家畜家禽危害。
采收
竹秆枯黄的即可采收,挖前10-15天排水晾地。割去地上茎叶,留10-15厘米茬,用锨挖或拔出,根状茎用黑三棱叶盖好,以防风干,晒干不易去皮。刀刮去皮,将毛根马尔切洛·里皮刮至呈粉白色处为度。晒干,晒时夜间不能被露水淋,以免变质。
主要价值
药用
• 【彝药】野娃叶:全草(假鳞茎)治疮红肿疼痛,火灼伤《滇药录》。果上叶:全草治骨折,关节脱位《彝药志》。
• 【土家药】双子上叶(shuangzishangxiesnang):假鳞茎用于治咳嗽咯血,小儿疳积,水肿,不孕症《土家药》。
• 【药】全草治疗头眩头痛,口渴心烦,肺热,咳嗽,类风湿性关节炎气痛,风湿疼痛,小肠疝气,淋浊《畲医药》。
• 【基诺药】鸭且叶呢:全草捣烂外敷心脏部位治气管炎,肺心病;外敷治骨髓炎《基诺药》。
• 【水药】冷务瓦,果上叶:全草主治咳嗽,肺结核。
园林
石仙桃假鳞茎硕大似桃,青翠犹如碧玉,叶色鲜绿光亮,是一种清雅别致的室内观赏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