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桂彦良

桂彦良

桂彦良(1321-1387),名德,号清节,元明之际慈溪市(今江北区慈城镇)人。少年慧敏,勤奋博学。元末为乡贡进士,曾任平江路学教授,观世不可为,遂东归,放情山水间,肆为诗文言文张士诚方国珍争相聘请,均不就。洪武六年(1373)应征召入京,授太子正字,在文华堂为太子以下多位青年官员讲学,以孔孟圣学为本,汇聚历代治政之精华,联系明代国情之实际,解当务之急。两年后,学生中有七八人为行省参政,八人为按察检事,十九人出任知府,其余皆授御史朱元璋也时有咨询,彦良所对,帝每称善,书其语揭便殿,曾呼“老桂”而不名。

朱元璋特别重视皇室子弟的教育,选择诸王傅非常慎重,因而命彦良出任晋王府右傅,并亲自为文赐之。彦良入谢。帝曰:“江南大儒,惟卿一人”。对曰:“臣不如宋濂刘基”。帝曰:“濂文人耳;基峻隘,不如卿也”。彦良至晋,编制《格心图》献王,又改革王府官制。后升任左长史,赴京朝见,条陈治道所急,名为《万世太平治安十二策》,主旨是:法天道、广地利、顺人心、养圣德、培国脉、开经筵,精选举,审刑罚,敦教化,驭戎狄,贤俊,广咨访。朱元璋阅后大加赏识,曰:“彦良所陈,通达事体,有裨治道。世谓儒者泥古不通今,若彦良可谓通儒矣。”

洪武十八年(1385)告老还乡,两年后浙江省乡试,又被任命为主文官,扶病往,既归,遂以疾终,谥文裕。

著作

桂彦良有丰富的著作,包括《清节》《清溪》《山西》《挂笏》《老拙》等文集,以及《陶诗春和咏》和《中都纪行》等。

草书

桂彦良“善书法,行草书学晋二王和唐怀素笔法,奔放秀美”。桂彦良善书,尤工草书,其书学孙过庭《书谱》上溯二王,颇得其真谛。

虽然桂彦良在明朝初期的书坛上名声不大,但《比到京帖》帖中字画使转起落,用笔枯涩浓淡,章法参差掩映,使人看上为之-亮。《比到京帖》曾经淮安市周氏和鉴藏家张葱玉收藏。

明史记载

原文

桂彦良,名德偁,以字行,慈溪人。元乡贡进士,为平江路学教授,罢归。张士诚方国珍交辟,不就。洪武六年,征诣公车,授太子正字。帝尝出御制诗文,彦良就御座前朗诵,声彻殿外,左右惊愕,帝嘉其朴直。时选国子生蒋学等为给事中,举人张唯等为编修,肄业文华堂。命彦良及宋濂、孔克表为之师。尝从容有所咨问,彦良对必以正。帝每称善,书其语揭便殿。七年冬至,词臣撰南郊祝文用“予”、“我”字。帝以为不敬。彦良曰:“商汤雅威曰‘予小子履’;秦武王祀文王之诗曰“‘我将我享’。古有此言。”帝色霁曰:“正字言是也。”时御史台具狱,令词臣覆。彦良所论释者数十人。

迁晋王府右傅。帝亲为文赐之。彦良入谢。帝曰:“江南大儒,惟卿一人。”对曰:“臣不如宋濂、刘基。”帝曰“濂,文人耳;基,峻隘,不如卿也。”彦良至晋,制《格心图》献王。后更王府官制,改左长史。朝京师,上太平十二策。帝曰:“彦良所陈,通达事体,有裨治道。世谓儒者泥古不通今,若彦良可谓通儒矣。”十八年请告归,越二年卒。明初,特重师傅。既命宋濂教太子,而诸王傅亦慎其选。彦良与陈南宾等皆宿儒老生,而李希颜与驸马都尉胡观傅徐宗实,尤以严见惮。

译文

桂彦良,名叫德,以字行,慈溪人。元朝的乡贡进士,为平江路学的教授,罢官回到乡里,张士诚方国珍交相争聘,不愿就任。洪武六年(1373)明廷下令,授予太子正字。皇帝曾经写出诗文,桂彦良在皇帝座前朗诵,声音响彻宫殿之外,左右侍臣十分惊讶。皇帝嘉奖桂彦良朴直。当时明廷选送国子生蒋学等为给事中,举人张唯等为编修,在文华堂学习。任命桂彦良、宋濂孔克表为他们的老师。皇上曾经随意咨问,桂彦良回答必然是正确的。皇上时常称赞他,并写下他的一些对话。七年(1374)冬至,词臣撰写南郊的祝文使用了“予”、“我”,皇上认为这是对他的不恭敬。桂彦良劝皇上说“:商汤祭上古之帝时就说过‘予小子履’,姬发祭祀周文王时诗文中说‘:我将我享’,自古以来就有这种说法。”皇上听后面带微笑说:“桂彦良说得对啊。”当时,御史台审定了案件,皇上让词臣复核。桂彦良的论述使数十人得以解脱。

桂彦良晋升为晋王府右傅,皇上亲自写任命状。桂彦良入宫谢恩。皇上说“:江南的大学者,唯独你一人。”桂彦良回答说“:我不如宋濂刘基。”皇帝说:“宋濂是个文人,刘基心胸有点狭隘,他不如你啊。”桂彦良到了晋地,绘制了“格心图”敬献给晋王。后来王府官制变更,桂彦良改为左长史。当上京朝见时,他呈上“太平十二策”。皇上看后说“:桂彦良所陈述的意见,通情达理,对治理国家十分有益。世人都认为学者只潜心古时的东西,而对时事不甚了解,像桂彦良这样的人可以说是精通古今的全才啊。”十八年(1385)桂彦良请求告老还乡,过二年,桂彦良逝世。

明朝初年,特别注重对教师的选择。于是任命宋濂教育太子,而诸王对教师的选拔也十分慎重。桂彦良和陈南宾等都是有学问、有声望的大学者。李希颜与驸马都尉胡观的教师徐宗实,都以严厉著称。

人物生平

桂彦良的一生体现了他作为学者、教育家和政治家的多重身份,对明朝初期的政治和文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人物评价

桂彦良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学者和政治家。他字文渊,号潜峰,曾为元朝官员,后因战乱归隐。明朝建立之初,朱元璋为了巩固政权,广纳贤才,桂彦良因其贤名被朱元璋所赏识,多次邀请他出山辅佐自己。桂彦良最终被朱元璋的诚意所打动,决定辅佐明朝,为新建的国家贡献自己的智慧和才能。

桂彦良的政治才能主要体现在他对国家制度的建设和政策制定上。他在明朝初年担任要职,参与制定国家法律和政策,对明朝初期的政治稳定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他的治国理念和行政能力,得到了朱元璋的高度认可。同时,桂彦良也是一位博学的学者,在文学、历史、哲学等多个领域都有深入的研究,著作丰富,享有极高的声誉。

朱元璋称赞桂彦良为“全才”,这不仅是对他才能的认可,也是对他全面素质的肯定。在朱元璋看来,桂彦良不仅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也是一位卓越的学者,他的能力可以覆盖国家的各个方面。然而,桂彦良的崛起并非没有争议,史料记载朱元璋为了提拔桂彦良,曾经不惜得罪了当时的重臣刘伯温。

桂彦良的一生,是为明朝初年的国家建设和政治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的。他的故事,不仅是个人才华的展示,也是明朝初期招贤纳士、重用人才的一个缩影。桂彦良的成功,离不开朱元璋的慧眼识才和大胆任用,而朱元璋的决策,也为明朝的繁荣稳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资料

“自是花中第一流”!以桂为姓,自带馥郁芬芳.“自是花中第一流”!以桂为姓,自带馥郁芬芳.2024-08-30

“江南大儒”桂彦良.宁波档案网.2024-08-30

明史.二十四史.2013-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