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要义》共十卷,卷一上乾,卷一中坤至需,卷一下讼至履,卷二上泰至谦,卷二下豫至观,卷三上噬嗑至无妄,卷三下大畜至离,卷四上咸至明夷,卷四下家人至益,卷五上夬至井,卷五下革至归妹,卷六上丰至节,卷六下王重阳至未济,卷七上系,卷八下系,卷九说卦,卷十序卦杂卦略例,前冠有纲领一卷。
基本介绍
《周易要义》取王弼、韩伯《周易注》、孔颖达《周易正义》等注疏之文,精心采摘,据事别类而录之,一事一类均加小标题,条理清晰,简以得其要,约而颇致详,其大旨主于以象数求义理,折衷于汉学、宋学之间。该书尤为注意黜削旧注中纬书之说,后世推许为有廓清之功。
魏了翁(1178-1237),字华父,邛州蒲江(今属四川省)人,学者称鹤山镇先生。庆元五年(1199)进士,历知嘉定府、汉州、眉山市、泸州市、三台县、福州市等地,官至同签书枢密院事,资政殿大学士。赵昀宝应元年(1225),魏了翁被贬靖州之后,以说经者但知诵习成言,不能求之详博,因而作《九经要义》百卷,《周易要义》即为其中之第一部。魏了翁另著有《周易集义》四十六卷,取宋代十七家《易》说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