佐同录
《佐同录》是由清朝学者杨庆所著的一部学术著作。作者在其《自序》中提到,原本计划编写四集共计百余卷的作品。作品开头附有《五音图》,随后是《更删补释举要》,主要探讨汉字六书中的偏旁问题,并提出将隶书字体改为篆书字体的观点。接着是《新定等韵》,对原有的等韵学方法进行了考证和修订。
古籍简介
《佐同录》是一部由清朝学者杨庆创作的学术性书籍,现存版本为五卷,由陕西巡抚采进。书中包含了《五音图》《更删补释举要》《释略》《发例》《俚?詹》等多个部分,其中《新定等韵》一章详细阐述了等韵学的方法,包括对原有等韵学规则的考察以及新的分类体系。
四库提要
《佐同录》的作者杨庆在其《自序》中表示,原本计划编写四集共计百余卷的作品。然而,现存的版本仅包含五卷,题名为“潜斋更删补释佐同录类要集”。书中首先介绍了《五音图》,紧接着是《更删补释举要》,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讨论汉字六书中的偏旁问题,并提出了将隶书字体改为篆书字体的观点。之后的部分包括《释略》《发例》《俚?詹》,这些章节的内容较为复杂,难以梳理出明确的条理。接下来是《新定等韵》,这一部分是对原有等韵学方法的重新研究和整理,将原来的十六个摄分成开合两组,形成二十四种不同的发音类别。此外,《佐同录》还区分了通、广、狭、局、内、外六个门类,每个门类都有四个声调。每一等被分为四层,层次分明。杨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将一些字母进行了更改,并且对某些字的归属进行了调整。在《分韵辑呼合图》中,总共划分了四十三个转,前面的二十八个转分别对应平、上、去三个声调,后面的十五个转则是入声。这种做法虽然有些创新,但也增加了混淆的可能性。总的来说,杨庆在这本书中展现了他对小学教育的热情,但由于缺乏名师指导,也没有广泛阅读古代文献,因此他的观点大多是个人主观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