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南道情是陕西省的传统戏曲剧种之一,主要流行于安康、商洛地区以及汉中巴山和川北一带。这种艺术形式起源于民间音乐,尤其是当地的民歌和山歌,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和演变,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历史沿革
陕南道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乾隆年间,当时安康商人赖世魁将关中地区的道情引入并结合本地音乐元素,创立了赖泉班。这一时期,陕南道情主要是通过皮影戏的形式表演。到了1956年,随着安康恒口文艺俱乐部的努力,《三进士》等剧目开始登上舞台。1959年,陕西省文化局推动了关中派和商洛派道情的舞台化进程,同年参与了陕西省的新剧种会演。六七十年代,陕南道情经历了繁荣期,期间改编、创作并上演了多达60多个剧目。其中,商洛道情《一文钱》还被拍摄成了戏曲影片,在国内外发行。
艺术特色
陕南道情的唱腔采用板式变化体,包括〔二流〕〔安板〕〔代板〕〔尖板〕〔梁板〕〔慢板〕〔塌板〕〔浪头〕等多种板式。此外,还有“硬调”(花音)和“软调”(苦音)的区别。在情感表达方面,欢快愉悦的情境通常使用〔安板〕〔代板〕〔流水〕〔二流〕;而悲伤忧郁的情感则更多地借助〔慢板〕〔塌板〕〔尖板〕来传达。传统的伴奏乐器包括渔鼓、皮弦、牙子、锣、碰铃等。新中国成立后,舞台演出时加入了胡琴、笛子、二胡、三弦琴等文场乐器,以及渔鼓、简板、鼓、大锣、小铙、铙钹、手锣、梆子、碰钟等武场乐器。在曲牌方面,陕南道情拥有丰富的丝弦曲牌、唢呐曲牌和锣鼓点,分别包含26种、65种和15种不同的曲目。
曲艺传承
陕南道情作为一种地方性戏剧,其发展离不开一代又一代艺术家的传承和创新。从最初的皮影戏到后来的舞台演出,再到现代的影视作品,陕南道情的艺术魅力不断得到展现和传播。
参考资料
27种中国戏曲,经典感人, 你最喜欢哪一种? .搜狐网.2024-11-25
挑战一口气说完清朝,看看和你知道的一不一样.好看视频.2024-11-25
弘历:文治武略的乾隆皇帝.百家号.2024-11-25
《皮影动戏的由来》.好看视频.2024-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