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耀东,男,现任日本外交研究室主任,中日关系研究中心副主任,社科院青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常务理事。
人物履历
1988年7月在山西师范大学政法系获法学学士。 同年7月,分配到山西省山西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政治系任助教、讲师,讲授政治学、社会学、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等课程。
1996年7月在大连理工大学社会科学系获法学硕士学位。
2002年7月在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获法学博士学位。 同年7月,分配到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对外关系研究室工作。
2006年8月,担任日本研究所对外关系研究室副主任。
现任日本外交研究室主任,中日关系研究中心副主任,社科院青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常务理事。
研究领域
日本政治、外交及大国关系、日本外交政策与中日关系
研究方向:
中日关系、日本与东亚共同体研究、日本对外战略及外交政策、日本非传统安全与外交、日本环境外交。
主要论著
1.学术著作:
《冷战后日本的总体保守化》(专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日本与朝核危机》(合著)(院重点课题研究报告 2006年)
《现代政治学》(合著)山西高校联合出版时1992年版
2.主要学术论文:
《日本民主党联合政权的外交政策》,载于《日本蓝皮书(2010)》,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
《日本全方位环境外交探析》,载于《日本经济蓝皮书(2010)》,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
《日本保守两党制的构想与实践》,《日本学刊》2009年第6期。
《21世纪日本对外目标及外交战略探析》,《日本问题研究》2009年第2期。
《中日双边互动模式:情境与调控》,《日本学刊》2009年第2期。
《试析战后美国对日政策调整的成因》,载于《东方外交史之发展》,澳门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2008年日本外交调整与走向》,载于《日本蓝皮书(2009)》,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
《2008年中日关系的回顾与展望》,载于《日本蓝皮书(2009)》,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
《朝核问题与日朝关系的演变》,《中国于世界观察》2009年第2期。
《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自由民主党组织发展趋势研究》,载于《外国政党专题研究报告(第三卷)》,党建出版社2008年版。
《洞爷湖八国峰会与日本外交战略意图》,《日本学刊》2008年第6期。
《构建和谐世界与中日关系》,载于《构建和谐世界:理论与实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
《2007年日本的对外关系走向》,载于《2007:日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8年版。
《试析日本的环境外交理念及取向》,《日本学刊》2008年第2期。
《从福田访华看中日关系发展前景》,《中国评论》2008年第2期。
《日本福田内阁的内政外交走向》,《学习月刊》2007年第11期。
《安倍辞职后的日本政局走向》,《中国评论》2007年第11期。
《美日同盟的发展轨迹探讨》,《当代世界》2007年第9期。
《2006年日本的东北亚外交》,载于《2006:日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7年版。
《试析日本民族保守主义及其特性》,《日本学刊》2006年第5期。
《日本与朝核问题》(部分),载于《日本:2005》,世界知识出版社2006年版。
《岛屿主权争端下的日韩关系》,载于《日本:2005》,世界知识出版社2006年版。
《“绑架问题”困扰日朝关系》,载于《日本:2005》,世界知识出版社2006年版。
《民族保守主义及小泉内阁的对外政策》,载于《日本:2005》,世界知识出版社2006年版。
《对朝鲜半岛外交一波三折》,载于《日本:2004》,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年版。
《日本发难“春晓”油气开发的手段与图谋》,载于《日本:2004》,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年版。
《舆论中的中日关系:症结与分析》,《太平洋学刊》2005年第7期。
《日本“总体保守化”及其相关概念解析》,《日本学刊》2004年第4期。
《亚洲·太平洋环境会议与日本环境外交》(日语),日本国际交流基金研究者·大学院生论文集(第三期)(2004年5月)
《对朝鲜半岛外交有得有失》,载于《日本:2003》,世界知识出版社2004年版。
《\u003c瀛环志略\u003e反映的近代世界格局》,《晋阳学刊》2002年第1期。
《徐继对西方列强国家实力的认识》,《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2年第2期。
《二战后的日中关系和国际环境》(译文),《国际政治研究》2000年第3期。
3.时评文章:
《日本政坛大变天》,《世界知识》2009年第18期。
《日本主办八国峰会的战略意图》,《瞭望新闻周刊》2008年第27期。
《新福田主义的战略诉求》,《瞭望新闻周刊》2008年第22期。
《温总理访日融坚冰》(经历风雨更要见彩虹),《瞭望新闻周刊》2007年第52期。
《日本自民党干事长:中川秀直》,《环球人物》2007年第28期。
《\u003c国民投票法案\u003e提速日本“修宪”》,《瞭望新闻周刊》2007年第21期。
《安倍赴美巩固“外交基轴”》,《瞭望新闻周刊》2007年第18期。
《共同维护中日战略互惠关系》,《瞭望新闻周刊》2007年第11期。
《日本为“海洋国家战略”立法》,《瞭望新闻周刊》2007年第7期。
《日本要设国安会》,《环球时报》,2007年1月18日。
《中日关系走出“冰点”》,《瞭望新闻周刊》2006年第52期。
《日本防卫厅升格的潜在质变》,《瞭望新闻周刊》2006年第45期。
《外交考验“后小泉丸”续航力》,《瞭望新闻周刊》2006年第39期。
《日本主推东亚EPA的战略意图》,《瞭望新闻周刊》2006年第35期。
《中日关系出现回暖兆头》,《瞭望新闻周刊》2006年第23期。
《日本民间企业创新活力哪里来》,《半月谈》(内部版)2006年第1期。
《日本在东海挑衅很危险》,《环球时报》,2005年7月18日。
《日本否认侵略历史的成因》,《红旗画刊》,2005年第7期。
《回顾中日三个政治文件诞生历程》,《光明日报》,2005年4月28日。
另外,接受媒体采访情况:多次接受《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青年报》《中华工商报》《读卖新闻》及北京卫视等媒体就有关中日关系、日本外交政策走向等热点问题的采访。
4.获奖及相关情况:
获得北京大学2000—2001年度“光华”奖。
获得中国社会科学院2003年度青年科研启动基金项目。
专著《冷战后日本的总体保守化》获得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2006年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获得中组部2007年度重点课题“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国外主要政党组织发展趋势研究”子课题三等奖。
获得中组部2008年度重点课题“国外主要政党的民主建设研究”子课题三等奖。
获得全国第四十四批博士后科学基金一等资助(政治学)。
5.科研课题项目执行情况:
参加并基本完成了院重大课题《日本政治与民族保守主义》部分内容的初稿写作。正在进行了课题有:《中国和平发展与日本外交战略》(院重点课题,主持)、《21世纪初期日本的东亚政策》(院重大课题,参与)、《中日美关系与台湾问题(1949—2008)》(院重点课题,参与)、《日本非传统安全政策与外交》(所重点课题,主持)。